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670080
大小:4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4
《故都的秋导学案(教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故都的秋》导学案编制:审定: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在阅读中快速把握文章意蕴,并作适当归纳,领会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风格。2.了解作者在描写故都风物时为何要突出“清”、“静”、“悲凉”的特点,从而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自然风物的客观色彩和作者内心世界的主观色彩巧妙融合的艺术手法。【知识储备】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郁达夫(1896—1945)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浙江省富阳人。自1913年始留学日本10年,饱受了屈辱和歧视。1922年回国后,一方面在大学任教,一方
2、面搞创作,是“创造社”的重要成员。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家庭的变故、国家的现状,激起了作者无限愤慨,后流亡苏门答腊,仍坚持抗日战争。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终年49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主要作品有处女作短篇小说《沉沦》、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薄奠》等,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
3、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本文写于1934年8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在家吃点精制的菜,喝点芳醇的酒,睡睡午觉,看看闲书,不愿意将行动和平时有所移易;总之是懒得动。”(引自郁达夫《住所的话》)在这二三年间,郁达夫的确花了很多时间到
4、处游山玩水,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间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v中国的大都会,我前半生住过的地方,原也不在少数;可是当一个人静下来回想起从前,上海的闹热,南京的辽阔,广州的乌烟瘴气,汉口武昌的杂乱无章,甚至于青岛的清幽,福州的秀丽,以及杭州的沉着,总归都还比不上北京——我住在那里的时候,当然还是北京——的典丽堂皇,幽闲清妙。v五六百年来文化所聚萃的北平,一年四季无一月
5、不好的北平,我在遥忆,我也在深祝,祝她的平安进展,永久地为我们黄帝子孙所保有的旧都城!——郁达夫《北平的四季》52、阅读全文,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混混沌沌()潭柘寺()落蕊()一椽破屋()廿四桥()房檩()颓废()鲈鱼()【鉴赏思考】一、释题:题目是文章的线索,其中“故都”明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明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不用“北平的秋”代替?“故都”两字指明了描写的地点,因为即含有一种文化底蕴也含有深切的眷恋之
6、情。“秋“确定了描写对象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题目明确而深沉。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在把握本文主旨时,要注意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时代性。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阴影,以致对故都清秋的“品味”夹杂着一些苦涩。二、理清思路1、在作者的笔下,“故都的秋”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找出文章的文眼)2、3-11自然节写了故都秋天的哪些风物,试以3、4自然节为例说说这些画面是如何体现文眼的?5幅图:牵牛花(
7、秋花、秋院静观)、槐花落蕊(秋槐)、秋蝉残声、秋雨凉风、枣树奇景(秋果)。举例分析:(1)牵牛花:“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是在写“静”;“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一椽破屋来住着”、“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既是在写“静”,又突出了“清”;“疏疏落落”的衰草,体现了“悲凉”。(2)槐树落蕊:整段渲染了寂静的气氛,突出了“静”。“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几句,给人以清静悠闲的感觉,突出了“清”。“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几句,抒发了悲秋之感,紧扣了“悲凉”。三、鉴赏讨论:1、课文
8、为什么不写火一般的香山红叶,明镜似的昆明湖水,对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等极具北京秋景特色的画面也一笔带过?明确: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在他内心投下了忧虑和冷落的阴影,他追求“清”“静”,并笼罩着淡淡的“悲凉”。正因为这样,他言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自然也笼罩了一层主观感情色彩。文章不写富有“暖色”的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颐和园,而写“租人家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