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13412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3
《故都的秋导学案初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故都的秋》导学案【学习目标】1、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主观感情,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2、体会作者笔下秋的意境,品味课文中精到细腻的语言。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学习重点、难点: 1、加强朗读,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2、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学时【预习案】一、教材助读1、走近读者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诗宋词和小说杂剧。曾赴日本留学,与郭沫若
2、等发起创造社。1921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巨大的影响。先后在北大、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3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左联”。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流亡苏门答腊岛坚持抗战。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2、背景简介 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 由于
3、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二、预习自测1、读课文,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混混沌沌( ) 潭柘寺( ) 槐树(
4、 ) 扫帚( ) 落蕊( ) 一椽破屋( ) 廿四桥( ) 蟋蟀( ) 嘶叫( ) 房檩( ) 平平仄仄( ) 普陀寺( ) 譬如( ) 颓废( ) 鲈鱼( ) 2、 熟读课文,填出横线上的词语,并且解释意思。 (1)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 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意思:
5、 (2)古人所说的梧桐 ---------------- 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意思: (3)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 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的正好。 意思: 3、 熟读课文,并填空。 (1)更待菊黄家酿熟,--------------------------- 。(白居易) (2)
6、--------------------,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 (3)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 , ------------------- , ----------------------- 。 4、写出预习中存在的疑惑:-----------------------------------------------------------------------------------------------------------------------------------------------------
7、---------------------------------------------------------------------------------【探究案】一、学始于疑1、本文的结构层次是如何安排的?2、文章题目有何深意?二、质疑与探究1、文题有何深意?提示:“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