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8例临床分析

ID:15289045

大小:26.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2

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8例临床分析_第1页
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8例临床分析_第2页
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8例临床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8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了解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8例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病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特点为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的实性结节,脾脏切除疗效好。结论 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术前不易与恶性肿瘤区分,脾脏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关键词】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 影像学 脾切除术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主要包括:血管瘤、错构瘤、淋巴管瘤、纤维瘤、脂肪瘤等,多为单发,临床上罕见,偶然

2、在脾切除或尸检时发现。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共收治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患者8例,对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30~71岁,平均46.2岁,其中脾血管瘤4例(均为多发),错构瘤2例(1例单发,1例多发),脾淋巴管瘤1例(单发),纤维瘤1例(多发)。1.2临床症状有4例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左上腹疼痛、饱胀、乏力等症状,查体无特殊发现。1例无意中发现左上腹包块,其余3例无任何症状,均为B超检查时发现。31.3影像学检查8例均先行B超检查发现脾脏占位性病变,4例考虑良性可能性大,其余性质待定

3、。其中有5例行CT检查,,这5例中有1例血管瘤和1例淋巴管瘤的CT诊断与术后病理相符,其余3例考虑为占位性病变,不除外恶性。有3例行MRI检查,其中1例血管瘤和1例错构瘤与术后病理相符,其余3例诊断为实性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1.4治疗全组病例均行脾脏切除术,并经病理确诊为脾脏良性肿瘤,全部病例近期出院,无手术死亡。2 讨论2.1临床特点脾脏是重要的外周免疫器官,血运丰富,肿瘤的发病率低,尤其是脾脏良性肿瘤极为少见,其确切发病率尚难于统计。既往多是腹部手术或尸检时发现,据尸检统计其发生率约0.14%[1],现在则可通过现代诊断技术查出,而且各类型的

4、良性肿瘤发生率又有所不同,其中以血管瘤最为多见,在本组8例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中血管瘤占4例(50%)。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为左上腹不适、疼痛、恶心及饱胀等症状,无明显特异性,其各种症状与肿瘤的性质、部位、大小相关,亦与脾肿大的程度有直接关系。查体时,部分病例于肋缘下可触及肿大的脾脏,其他无明显阳性体征。而本组8例病人中仅1例可触及明显肿大的脾脏,考虑与现代影像学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大部分脾脏肿瘤患者能在早期被发现有直接关系。32.2影像学检查目前,脾脏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简单易行,对患者无损伤,能够发现早期无症状的病例,

5、对了解病变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可作为诊断的首选方法[2]。肿瘤图像一般表现为脾实质内出现实质不均匀的团块状异常回声,而回声的性质则根据不同类型肿瘤而有所不同。CT及MRI检查是目前诊断脾脏肿瘤最有用的影像学技术,其诊断符合率更高,不仅能提供脾脏病变的大小和性质,且能够清楚显示脾脏与邻近脏器关系,发现较小的转移灶。但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最终仍取决于光镜下病理检查,免疫组化及电镜对鉴别诊断也有帮助。2.3治疗和预后由于脾脏的良恶性肿瘤临床鉴别较为困难,而且脾脏血管瘤有自发性破裂的危险,出血的发生率为25~30%[3],少数病例有恶变的可能,所以目前主张一经发

6、现,即应施行全脾切除术。这样既可以去除病灶、减轻症状,又能防治自发性脾破裂,并最终明确诊断,可获得治愈。对于术前明确为良性肿瘤及肿瘤较小局限于脾段者,亦可考虑脾节段性切除或全脾切除后将健康脾组织切成薄片行自体网膜囊内移植术,以保留脾脏的功能。参考文献[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王周峰,董金娥,张德玲.B超对脾脏肿瘤的超声显像诊断[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3,4:278.[3]WillcoxTM,SpearRW,SchlinkertRT,Hemangiomaofthespleen:pre-sentatio

7、n,diagnosis,andmanagement.JGastrointestSurg,2000,4(6):61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8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了解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8例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病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特点为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的实性结节,脾脏切除疗效好。结论 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术前不易与恶性肿瘤区分,脾脏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关键词】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 影像学 脾切除术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主要包括:血管瘤、错构瘤、淋巴管瘤、纤维瘤、脂肪瘤等,多为单发,临床上罕见,偶然

2、在脾切除或尸检时发现。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共收治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患者8例,对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30~71岁,平均46.2岁,其中脾血管瘤4例(均为多发),错构瘤2例(1例单发,1例多发),脾淋巴管瘤1例(单发),纤维瘤1例(多发)。1.2临床症状有4例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左上腹疼痛、饱胀、乏力等症状,查体无特殊发现。1例无意中发现左上腹包块,其余3例无任何症状,均为B超检查时发现。31.3影像学检查8例均先行B超检查发现脾脏占位性病变,4例考虑良性可能性大,其余性质待定

3、。其中有5例行CT检查,,这5例中有1例血管瘤和1例淋巴管瘤的CT诊断与术后病理相符,其余3例考虑为占位性病变,不除外恶性。有3例行MRI检查,其中1例血管瘤和1例错构瘤与术后病理相符,其余3例诊断为实性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1.4治疗全组病例均行脾脏切除术,并经病理确诊为脾脏良性肿瘤,全部病例近期出院,无手术死亡。2 讨论2.1临床特点脾脏是重要的外周免疫器官,血运丰富,肿瘤的发病率低,尤其是脾脏良性肿瘤极为少见,其确切发病率尚难于统计。既往多是腹部手术或尸检时发现,据尸检统计其发生率约0.14%[1],现在则可通过现代诊断技术查出,而且各类型的

4、良性肿瘤发生率又有所不同,其中以血管瘤最为多见,在本组8例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中血管瘤占4例(50%)。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为左上腹不适、疼痛、恶心及饱胀等症状,无明显特异性,其各种症状与肿瘤的性质、部位、大小相关,亦与脾肿大的程度有直接关系。查体时,部分病例于肋缘下可触及肿大的脾脏,其他无明显阳性体征。而本组8例病人中仅1例可触及明显肿大的脾脏,考虑与现代影像学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大部分脾脏肿瘤患者能在早期被发现有直接关系。32.2影像学检查目前,脾脏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简单易行,对患者无损伤,能够发现早期无症状的病例,

5、对了解病变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可作为诊断的首选方法[2]。肿瘤图像一般表现为脾实质内出现实质不均匀的团块状异常回声,而回声的性质则根据不同类型肿瘤而有所不同。CT及MRI检查是目前诊断脾脏肿瘤最有用的影像学技术,其诊断符合率更高,不仅能提供脾脏病变的大小和性质,且能够清楚显示脾脏与邻近脏器关系,发现较小的转移灶。但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最终仍取决于光镜下病理检查,免疫组化及电镜对鉴别诊断也有帮助。2.3治疗和预后由于脾脏的良恶性肿瘤临床鉴别较为困难,而且脾脏血管瘤有自发性破裂的危险,出血的发生率为25~30%[3],少数病例有恶变的可能,所以目前主张一经发

6、现,即应施行全脾切除术。这样既可以去除病灶、减轻症状,又能防治自发性脾破裂,并最终明确诊断,可获得治愈。对于术前明确为良性肿瘤及肿瘤较小局限于脾段者,亦可考虑脾节段性切除或全脾切除后将健康脾组织切成薄片行自体网膜囊内移植术,以保留脾脏的功能。参考文献[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王周峰,董金娥,张德玲.B超对脾脏肿瘤的超声显像诊断[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3,4:278.[3]WillcoxTM,SpearRW,SchlinkertRT,Hemangiomaofthespleen:pre-sentatio

7、n,diagnosis,andmanagement.JGastrointestSurg,2000,4(6):611.3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