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51541
大小:28.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和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与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和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与体会作者:王晓燕,张秀敏,杨化君【关键词】和法 摘要:和法主要使用于邪在半表半里、脏腑气血不和、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的病证。我们根据小儿体属“稚阴稚阳”的特点,在临床上采用和解少阳法治疗小儿外感寒热往来,调和营卫法治疗体虚感冒、自汗盗汗、荨麻疹,调和胃肠法治疗心下痞,调和肝脾法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等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和法;小儿;体会 和法是中医传统常用八法之一。“和”者,平也,缓也,与“列”相对,其作用既不同于八法中的汗、吐、下诸法专事攻邪,又不同于补法的专事扶正。它是通过其特
2、有的和缓、和解、疏通、调和、平衡等作用调其偏胜、扶其不足、驱除寒热,使病祛人安。临床主要使用于邪在半表半里、脏腑气血不和、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的病证。 小儿体属“稚阴稚阳”6。苦寒能削伐生发之气,辛热则耗损真阴精血,攻伐之剂用之不当则引起气血亏耗。正如《温病条辨・解儿难》所言“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故笔者在临床上治疗儿科疾病多采用法取中庸、性不偏依的和法,和其不和,以缓济急,以巧取胜。兹将个人体会与同道交流。 1和解少阳法 此法是治疗少阳热病的方法,代表方为
3、小柴胡汤。本方病机在于正渐衰而病渐进,邪陷少阳,病在胆与三焦,然波及阴阳、表里、上下、内外,正邪交争,互有进退。是故小柴胡汤证具有发作有时、病情多变的临床特点,但其主症是“往来寒热”。小儿外感发热疾病临床最多,因其脏腑娇嫩,感邪之后传变迅速,就诊时单纯在表罕见,往往处在半表半里之间,或太阳少阳、少阳阳明、甚或三阳病证同时并见。然少阳为三阳之枢,故和解少阳最为重要。临床不必拘于“伤寒五六日……”的天数,只要见“往来寒热”即可用之,如兼症表现突出时,可同时配用汗、下、清法,对于外感热病无一不效。 例1:王某,男
4、,6岁,于2001年6月12日以“发热、咽痛3天”为主诉就诊。患儿于3d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流涕、咽痛,在某医院诊为“扁桃体炎”,静脉点滴头孢拉定、双黄连3d无效。症见:午后发热、汗出、咽红咽痛、流黄涕、呕吐、不欲食,舌质红、苔黄、脉浮滑。诊为“外感热病”6,此为太阳表证未解,又入少阳,兼见阳明经证,为太阳、少阳、阳明三阳合病。治宜和解少阳,兼以解表清热,以小柴胡汤加减。拟方:荆芥10g、柴胡12g、黄芩9g、姜半夏5g、石膏15g、知母6g、鸡内金9g、炙甘草3g,生姜3片、大枣3枚为引。服药1付热退,继服1
5、付而愈。 2调和营卫法 以桂枝汤为主方。此方药虽仅有五味,但配伍严谨,解表中寓敛汗之意,和营中有调卫之功。小儿脏腑娇嫩,卫外不固,易于感邪。笔者体会,小儿体虚反复感冒者,多由卫气虚弱、营阴不守、营卫失和所致,使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加黄芪益气固表,可使正复邪去病除,疗效甚佳。此方不仅可用于外感,对于小儿反复荨麻疹、自汗盗汗辨证为营卫失和者,也是屡用屡效。正如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例2:李某,男,3岁,于2000年3月6日以“发热
6、、咳嗽9天”为主诉就诊。患儿平素反复感冒发热、咳嗽,此次又因受凉出现发热、咳嗽,经静脉点滴头孢曲松、清开灵5d,体温由高热转为低热,又口服阿齐霉素3d无效。症见:反复感冒、恶寒怕冷、低热、多汗、咳嗽,咽红、喉核肿大、舌质淡红、苔花剥、指纹紫滞。诊为“体虚感冒”,辨证为营卫失和,邪毒留恋。治以扶正固表、调和营卫,兼清热止咳。方用桂枝汤加味。拟方:桂枝7g、芍药7g、煅龙牡各10g、百部3g、柴胡7g、射干3g、地骨皮6g、炙甘草36g,生姜3片、大枣3枚为引。服药2付,热退咳止,又予黄芪桂枝五物汤数付调理而收功
7、。 3调和胃肠法 代表方为半夏泻心汤。此方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原治小柴胡汤证误用下剂,损伤中阳,外邪乘机而入,寒热互结而成心下痞。笔者临床多用于小儿长期进食不节、积滞不消、损伤脾胃、寒热错杂、升降失调、清浊混淆而致胃肠不和、肚腹胀痛、呕吐泄泻、不思饮食之疾。并根据临床不同表现,灵活加减或选用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 例3:李某,女,8岁,于2002年7月6日以“纳差、脘腹胀满3天”为主诉就诊。患儿因过食冷饮而出现心下痞满、呕吐纳差、大便稀溏。查其舌质红,苔白腻,脉滑。诊为“心下痞”,是
8、因脾胃素有蕴热,又过食冷饮,损伤中阳,以至寒热互结、胃气不和而成。治以寒热并用,和胃降逆,开结除痞。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拟方:黄连5g、黄芩9g、干姜9g、姜半夏5g、茯苓10g、鸡内金9g、炙甘草3g。服药3付而愈。 4调和肝脾法6 此法主要适用于肝气郁结、横犯脾胃或脾虚不运,影响肝之疏泄而致胸闷胁痛、脘腹胀痛、不思饮食、泄泻等肝脾不和之证。代表方有四逆散、逍遥散。笔者在临床上多用此法治疗抽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