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的和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伤寒论》中的和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ID:25501698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伤寒论》中的和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_第1页
《伤寒论》中的和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_第2页
《伤寒论》中的和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_第3页
《伤寒论》中的和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_第4页
《伤寒论》中的和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伤寒论》中的和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伤寒论》中的和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作者:田致洲,隋丽丽,张宛夏,吕秀霞【关键词】《伤寒论》和法儿科临床  在《伤寒论》各种病证中的方剂均体现了和法,和法是中医传统常用八法中比较特殊的治疗方法。“和”者,平也,缓也。它既没有明显的祛邪作用,也没有明显的补益作用,而是通过缓和、和解与调和疏解而达到气机调畅,使表里、寒热、虚实的复杂证候及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归于至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表里双解,苦辛分消,调和肝脾、气血,达到中和作用,即新的平衡的目的。临床主要应用于邪在半表半里、脏腑气血不和、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的病证。小儿体属“稚阴稚阳

2、”。苦寒能削伐生发之气,辛热则耗损真阴精血,攻伐之剂用之不当则引起气血亏耗。正如《温病条辨·解儿难》所言“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故在临床上治疗儿科疾病多采用法取中庸、性不偏依的和法,和其不和,以缓济急,以巧取胜。兹将个人体会与同道交流。  1调和营卫法  在太阳病中,和法首推桂枝汤。《伤寒论》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桂枝汤的功效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此方药虽仅有五味,但配伍严谨,解表中寓敛汗之意,

3、和营中有调卫之功。临床体会:小儿脏腑娇嫩,卫外不固,易于感邪。小儿体虚反复感冒者,多由卫气虚弱、营阴不守、营卫失和所致。使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加黄芪益气固表,可使正复邪去病除,疗效甚佳。此方不仅可用于外感,对于小儿反复荨麻疹、自汗盗汗辨证为营卫失和者,也是屡用屡效。正如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2调和肠胃、调和寒热法  调和肠胃、调和寒热法是阳明病中和法,乃缓泻法。《伤寒论》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

4、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第254条:“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第70条:“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从上述条文看,承气汤虽为泻下剂但能调和胃气,为泻热和胃之剂,在泻下中起到缓泻缓和的作用。调和寒热代表方为半夏泻心汤,此方为脾胃不和,寒热错杂之第一方,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原治小柴胡汤证误用下剂,损伤中

5、阳,外邪乘机而入,寒热互结而成心下痞。临床多用于小儿长期进食不节、积滞不消、损伤脾胃、寒热错杂、升降失调、清浊混淆而致胃肠不和、肚腹胀痛、呕吐泄泻、不思饮食之疾。并根据临床不同表现,灵活加减或选用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等。  3和解少阳法  在少阳病中以和解为主要治疗原则,小柴胡汤是代表方剂。《伤寒论》第98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苦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本方病机在于正渐衰而病渐进,邪陷少阳,病在胆与三焦,

6、然波及阴阳、表里、上下、内外,正邪交争,互有进退。是故小柴胡汤证具有发作有时、病情多变的临床特点,但其主症是“往来寒热”。小儿外感发热疾病临床最多,因其脏腑娇嫩,感邪之后传变迅速,就诊时单纯在表罕见,往往处在半表半里之间,或太阳少阳、少阳阳明、甚或三阳病证同时并见。然少阳为三阳之枢,故和解少阳最为重要。临床不必拘于“伤寒五六日…”的天数,只要见“往来寒热”即可用之,如兼症表现突出时,可同时配用汗、下、清法,对于外感热病无一不效。  4表里双解法  表里双解法主要见于太阴兼太阳证,多因表证未解而误用下法,损伤脾阳,复感外邪所致。《伤寒论》

7、第168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表未解者,辛以散之;里不足者,甘以缓之。其方乃理中汤加桂枝而成,共达表里双解之效。表里双解法对小儿腺病毒肺炎的治疗:表寒里热以麻杏石甘汤加味;外寒内热,曾用小青龙加石膏汤,若内饮不重,咽间有痰,作水鸡声,舌淡或微红,脉浮数,治以射干麻黄汤;表陷里寒,治宜桂枝厚朴杏仁汤;表陷里热用葛根芩连汤加味;表陷结胸用小陷胸汤套瓜蒌薤白汤加减。  5调和肝脾法  调和肝脾法主要适用于肝气郁结、横犯脾胃或脾虚不运,影响肝之疏泄而致胸闷胁痛、脘腹胀痛、

8、不思饮食、泄泻等肝脾不和之证,代表方有四逆散、逍遥散。《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者,四肢不温也。本证四肢厥逆,是因为传经热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