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49例疗效观察

中医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49例疗效观察

ID:15119909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中医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49例疗效观察_第1页
中医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49例疗效观察_第2页
中医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49例疗效观察_第3页
中医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49例疗效观察_第4页
中医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49例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49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49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口服中药、喷咽、穴位贴敷3种方法同时使用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49例全部采用中药口服、喷咽、穴贴疗法,对照组62例采取常规西医药疗法。结果观察组在2d内退热率达89.8%,5d内疱疹消退率为81.6%,并发症为28.6%;对照组分别为43.5%,43.5%,5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口服中药、喷咽、穴贴3种方法治疗该病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关键词】疱疹性咽峡炎/中医药疗法;中草药;上呼吸道

2、感染/治疗;穴位贴敷;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在儿科中属常见病、多发病,于夏秋季多发。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高热、咽痛,伴有流涎、拒乳、厌食、呕吐等症状,检查可见咽部充血,咽、软腭部见有2~4mm大小疱疹,破溃后可形成小的溃疡。病程在1周左右。该病多并发中耳炎、肺炎、心肌炎等,大龄儿还可并发急性肾炎、风湿热等。本院在临床治疗中运用口服中药配合穴位贴敷、咽部喷药3种方法联合治疗,能迅速退热,使疱疹消退时间提前,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现报道如下。5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3、 采用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将200505~200710收治的111例患儿分为观察组49例,男35例,女14例;年龄7个月至13岁,有并发症者7例;对照组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10个月至8岁,有并发症者21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口服银翘散加减,方药组成:金银花、连翘、牛蒡子、僵蚕、蝉蜕各10g,甘草5g,桔梗10g,射干5g,黄芩、板蓝根各10g,竹叶5g。高热者加生石膏15g;大便干者加大黄5g;呕吐者加姜

4、竹茹5g;流涎者加黄连5g;无汗恶寒或风寒化热者加荆芥10g;穴位贴敷:吴茱萸5g,醋调敷涌泉穴[1],每日1次,每次1~4h,3次为1个疗程;喷咽:绿袍散2g喷喉,每日2~3次。对照组按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对症常规治疗,发热者予解热镇痛药口服或注射,高热、严重呕吐者予补液及静滴抗病毒药物,病毒唑或炎琥宁,继发感染者应用抗生素治疗。5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  2结果  2.1两组2d内治疗效果比较  因发热对患儿造成的危害较大,高热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继发

5、感染及对神经系统的损伤,多由连续2d以上高热引起,故把发热2d作为观察指标。把退热定义为显效,两组比较观察组退热44例,退热率89.8%;对照组退热27例,退热率43.5%,按α=0.05标准判断,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在2d内退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效果明显。  2.2两组5d内治愈率对照  因本病自然病程为1周左右,疱疹消退时间大多在7d左右。故把5d内治愈率作为具有临床意义的时间,把咽部疱疹消退定义为治愈。同样做u检验,判断结果P<0.001,按α=0.05

6、标准判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治疗结果与并发症比较5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平均治愈时间上均比该病自然病程少1~2d,但在平均热程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有明显差异。见表1。表1两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疗效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01。  3讨论在儿科发热性疾病中,缩短热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并发症诸如惊厥、水电解质紊乱、继发感染,皆因持续高热引起。因此对疱疹性咽峡炎这类疾病,治疗目的就在于控制高热、减少并发症。运用口服中药、穴贴、喷咽3种方法联合治疗,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在退热时

7、间及疱疹消退时间上,与西药治疗相比,可缩短疗程1~25d;对减少并发症等起到一定作用,显示出该疗法的独特性。疱疹性咽峡炎在临床中常见分型有风热、风寒、寒郁化热、热毒炽盛等。风热(或风寒)之邪侵袭肺卫,或寒郁化热,搏结于咽喉,遂发热、咽痛、咽部疱疹。用银翘散加减以疏风清热、辛凉解表,寒郁重者加荆芥、羌活;高热不退、咽痛、流涎、呕吐、便干等热毒炽盛者,可酌加重楼、浙贝、玄参、黄芩、大黄,以清热解毒,利咽消肿。若出现发热、关节肿痛,浮肿尿少、心悸胸痛,为邪毒流注关节、侵及心肾,为该病之变证。绿袍散是本院协

8、定方,临床运用30余年疗效稳定。用其外喷咽部,在局部起到清热消肿,利咽解毒之功,能使咽部疱疹迅速消退,防止疱疹进一步破溃;对已溃疡者能迅速愈合溃疡面,并无任何刺激感。穴位贴敷以吴茱萸为主药,贴于患儿两涌泉穴,“病在上,取之下”,目的是引热下行。3种方法同时使用,达到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协同,使患儿迅速缓解病症,早日康复,减少痛苦。【参考文献】[1]岳鑫凤.吴茱萸贴敷疗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J].中医外治杂志,2004,13(4):29.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