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069365
大小:3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1
《4.1.1文本信息加工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4.1.1文字及其处理技术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汉字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领悟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了解汉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的方式,能够使用多种汉字编码输入汉字 情感态度:通过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增强学生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对文本信息加工的认识,使学生挖掘信息加工的实际价值。过程和方法:1、了解人类文字的起源、发展及其意义;2、了解象形文字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3、了解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的出现对人了文化发展产生的深远影
2、响;4、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操作和练习。二、教学对象分析高一学生经过前期学习,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二进制编码、信息的一般获取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认识,更好地理解信息的存储、加工的原理及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难点:如何让学生了解文字的编码技术(包括外码、内码、字型码),并学会使用相关技术实现文字的输入输出,同时懂得如何换算汉字的存储容量四、教学策略: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针对这种情况
3、,纯理论性的内容如果采用讲授法对学生而言会比较枯燥,且难于理解。因此引入汉字的形成历史,与学生互动,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欣赏一些中国各时期的书法作品,引入文字处理技术内容,然后概述我国文字发展灿烂悠久的历史,使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产生兴趣,让学生对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发展的探知欲,再通过汉字输入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汉字编码技术。让学生明白计算机是如何存储、记录及显示汉字的。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 六、教学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上,文字
4、是人类为了更加流畅地表述意义,传递经验发明的工具。激发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是汉字呢?汉字的来源如何呢? 1、体验文字及其处理技术文字是人类为了更加流畅地表述意义、传递经验而发明的工具。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 (1)让同学认识汉字的造字法有四种: 象形:用一个图画来表示有形可见的事物,如“日”、“月”,以及其他比较难猜的象形文字,有难度,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东巴文字是唯一存活的象形文字,讲解其造法及如今存在的意义,看东巴文造字视频,接着用东巴文输入法输入东巴文,吸引学生的兴趣 指事:借助抽象
5、符号来表示一些较抽象的概念,让学生猜:叉、末。 会意:用几个象形字拼成一个字,让学生猜:否、闯、呆。 形声:字的一部分是“形旁”表示字义,一部分是“声旁”表示读音,如:“鸽”是“鸟”形“合”声,“河”是“水”形“可”声。(由于时间关系,猜字的个数都不多,一两个,又能互动也能节省时间)(2)书法是一种凝结了我国民族文化精髓的特殊的艺术形式。让同学看(汉字的演变动画)视频,让同学总结我国文字的发展史: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计算机。很多外国人无法理解
6、,中国美术家徐冰发明了方块英文,方便老外了解我们中国。 (3)了解处理文字技术的发展:手写、刻字、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机械式打字机和计算机。先打乱顺序,让同学们排序 2、计算机的二进制码如何进行汉字编码(1)明白目前计算机上使用的汉字编号主要有三种:(让学生看书P60回答)1)用于汉字输入的编码——输入码(外码):计算机上输入汉字的方法有多种,有键盘编码输入,语音输入法,手写输入法,扫描识别输入,最常用的是键盘编码输入。汉字输入码是指直接从键盘输入的各种汉字输入方法的编码,属于外码。如智能A
7、BC、五笔等。2)用于储存汉字的编码——机内码(内码):计算机系统内部进行存储、加工处理、传输而统一使用的代码。如国标码(GB)、BIG5码。3)用于输出汉字的编码——输出码(字型码):在屏幕上显示或在打印机上打印出来的点阵存储信息,由汉字的字模信息所组成。(有16X16、24X24、32X32点阵)(2)以春为例,讲解计算机处理汉字的过程,然后说那我们来看一下计算机既然只认识0和1,是如何处理汉字,转入讲解点阵(补充讲解计算机存储单位的换算)。重提春的处理过程,让学生总结汉字的处理过程:键盘输
8、入(输入码)——编码转换(机内码)——编辑与输出(字型码) 3、小结(1)体验文字处理技术(教学重点):1)文字的发明是为了更流畅地表述意义、传递经验2)汉字的创造饱含民族的智慧3)书法是一门凝结了我国民族文化精髓的艺术4)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历史(2)汉字的编码(教学难点)1)输入码(外码)——汉字的输入2)机内码(内码)——汉字的存储3)输出码(字型码)—汉字的输出九、教学反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