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要发挥教学素材的作用

数学教学中要发挥教学素材的作用

ID:14648911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9

数学教学中要发挥教学素材的作用_第1页
数学教学中要发挥教学素材的作用_第2页
数学教学中要发挥教学素材的作用_第3页
数学教学中要发挥教学素材的作用_第4页
数学教学中要发挥教学素材的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中要发挥教学素材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学教学中要发挥教学素材的作用  【摘要】如何落实数学教学中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个教学要求,文章从教学素材的角度阐述了自己提出问题的做法。  【关键词】素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8-0046-02  小学数学新课标增加了新要求,很多老师不以为然,更感到无抓手、无合力、无动力、无目标、无压力。下面结合“教学素材”这个抓手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与做法:  一、用好主题图素材,多角度地提出问题  主题图往往是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

2、体的图画,贴近生活,有人物、有情节,色彩鲜艳,主题鲜明,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前段时间听取了一节由年轻教师执教的公开课,对主题图如何处理引发了一场争论与思考。事情是这样的:老师在开课伊始就利用大屏幕出示一年级下册第8页《20以内退位减法》的主题图,并提问:“在图上你发现了什么?”这下可热闹了:我发现了有同学踢球、我发现了有同学在观看、我发现了有同学在玩套圈游戏、我发现有奖品,在广场我看见过这个游戏、我发现只有一个同学戴帽子、小华套中了12个、小雪套中了7个、我发现有小树,是绿色的、我发现男同学多些、我发现他们是在草

3、地上玩……时间在热闹中过去了四五分钟,可还是有很多小手高高举起,教师也没多少经验来应对。在课后组织的议课活动中,很多教师就提出我们应该要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主题图,在明确的要求下提出数学问题,从而顺利开展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教学,数学课不能上成说话课。看着这位年轻的数学老师,想到我们日常的数学课堂,尤其是高年级课堂的沉闷,笔者思考:小学每节课时长都是四十分钟,对这么小的学生来说其实是一段比较长的时段,而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甚至能达到口算的水平,作为教师,我们就一定要按照不成文的“规范”来开展每一节数学课?

4、在学科整合的背景下是否可以更开放地利用主题图来组织教学、生成资源?假如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对主题图进行有序观察,积极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猜想或问题,让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坚持几年,我们的学生将一定会有别样的精彩!假如本节课在学生提出“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运动场上女生比男生少几人?”等基本的数学问题后,还有这样的问题出现:“为什么小华会比小雪多套中,在套圈中有没有秘密?为什么广场的圈很难套中?与远近有没有关系?”等等,但至少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那么这节课的“含金量”还会

5、低吗?  二、用好操作结果素材,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现在的课堂出现了较多的操作活动,学生动手操作也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但从教学组织、教学效果来看,有些操作只是流于形式,仅停留在操作层面,对其中生成的资源缺乏足够地追问与思考,从而缺少思维深度。动手更要动脑,我们要对动手的结果进行分析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操作步骤得出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笔者首先宣布今天我们要研究一种天下最美、最特殊的图形,就是它,多媒体出示一组组美丽的圆形图片让学生欣赏。它美、

6、它特殊又在哪里呢?  1.操作:分发圆形纸片,让他们将圆形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反复多次。  2.观察:在展开的圆形纸片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并进行文字记录。  3.交流:  生1:圆纸片上有折痕。  生2:圆形纸片上有很多条折痕。  生3: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  生4:折痕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  生5:反复折无数次都能重合。  生6:这些折痕我量了一下长度都相等。  生7:每一条折痕都可以分成两条线段,还相等(你是怎样发现的?能不能演示给大家看一看?你们都同意吗?)……  4.看书自学:请同学们打开

7、课本,看看我们刚才的一些发现和想法书中是怎样说的?  5.整理: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6.画圆:拿出圆规自由画圆并思考:怎样才能画好圆?圆的大小与位置各由哪个因素决定?  7.追问:为什么说圆是最美、最特殊的图形?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为什么?学生的思维一整节课都处于兴奋状态中,人人都在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教师自我感觉良好,至今仍印象深刻。  三、用好知识链素材,在触类旁通中提出问题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如果能抓住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

8、“铺路搭桥”式的引导,生成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运用猜想、类比、验证的方法就能有效地实现知识间的迁移。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而且能将数学知识有机串联,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时,笔者是通过四个填空题的完成去新知教学的:  1.a∶b=()÷()=()/()(b≠0),通过这道题至少要达到以下目的:复习,唤醒知识的记忆,沟通分数、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