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080931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5
《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摘要:悉心研究学困生的内心世界,根据教育规律,千方百计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把握转化契机,及时促其转化,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关键词:心理矛盾;捕捉闪光点;转化契机 无论哪个学校,哪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困生”,他们直接影响着整个班级的荣誉。表面上看,他们不思进取、与世无争,其实,他们内心渴望被理解、被尊重,他们也不甘长居下游。作为班主任老师,应遵循教育规律,要摸清学困生形成的根源,对症下药,把握契机,促其转化。 一、了解学困生的成因,掌握其心理矛盾 学困
2、生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可概括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从外因看: 1.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如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一些不健康的网络、电视、文艺作品等的宣传毒害,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等都对学生心灵产生消极影响。 2.家庭教育失误。一些学生家长教不得法,娇严失当。如有的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放任不管或简单粗暴;有的家长素质低下、道德败坏、生活方式不健康,使子女贪图享乐、好逸恶劳、顶撞师长等。 3.学校教育上的过失。有的教师不懂得教育规律,缺乏教育艺术,造成师生对立;有的工作敷衍,对学生不一视同仁
3、等,这是形成学困生的重要外因。 从内因看,学生对学校教育和家长劝导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接受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同时缺乏社会经验,单纯幼稚,道德观念薄弱,不懂得真、善、美,以致上当受骗。 总之,学困生的形成与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影响有密切关系,而这些外因是通过学生的主观心理起作用的。 学困生无论是成绩低下还是品德不良,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长期逐渐发展的结果。他们的心理矛盾表现如下: ①要求自尊和得不到自尊的矛盾; ②好胜而不能取胜的矛盾; ③上进与意志薄弱的矛盾。
4、 所以从表面看,学困生我行我素,对什么都漠然置之,其实他们内心充满着进与退、上与下的复杂矛盾。作为班主任要透过学困生学习、思想落后的表面现象,掌握他们的内心矛盾发展变化的规律,耐心保护、精心培养他们普遍存在的自尊心、好胜心和上进心,因材施教,以便深入细致地做好转化工作。 二、转化方略 (一)从认知上转化:树立学困生也能成材的坚定信念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人干好任何事情都需洒下辛勤的汗水,学习尤其如此。要诱导学困生对学习结果的科学归因,坚信只有奋斗,才有希望,只要奋斗,就有希望
5、。奋斗是学习好必走的唯一途径。学困生是相对的,他们中同样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如德国的大诗人海涅,小时候是学校尽人皆知的后进生,老师骂他对诗“一窍不通”;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读中学时因成绩不良,被老师家长视为“智力低下”的人;世界军事家拿破仑在巴黎军校时的成绩也只得了个42名;大诗人拜伦在阿巴丁小学读书时,成绩全班倒数第一。我们周围也不乏其例。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学困生,教育得法,持之以恒,他们必将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二)从情感上转化 1.厚爱学困生,发现“闪光点”,要抓紧不放,及时鼓励。
6、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诫老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要求教师要厚爱学困生,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语,一下轻柔的抚摸,让学困生意识到被尊重、被赏识,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2.尝试改变学困生在班级中的角色地位。新学期开始,进入新学校、新班级时,专门让学困生负责或参与班级的一些管理工作,比如挑选责任心强、有能力、乐于服务的学困生担任纪律副班长、劳动委员、生物课代表、实验组长、兴趣小组长等,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从自卑、自弃的阴影中走出来
7、。 3.通过鼓励性评价,进一步激发学困生进取的信念和愿望。在作业的评语中,多呈现鼓励性话语;在班会时间,多留给学困生发言的机会,并及时总结表扬他们,从而激发他们潜在的上进心。 (三)矫治行为,促进转化 1.树立良好的班风,影响学困生。班风是班级绝大多数学生精神面貌的集中表现。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或巩固下来,便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制约着全班学生的思想行为,对于学困生原有的思想行为是一种外在的压力,在这种氛围中,学困生会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因而表现出从众行为,由开始的不情愿、不习惯,发展为比较情愿、逐渐
8、习惯,最终被班风同化,实现转变。 2.帮助学困生制定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督促其每天认真执行并及时强化。 3.培养班级骨干,帮扶结对,共同提高。班级骨干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得力助手,少数学困生为保持在集体中的位置,他们就会“随大流”,在班级开展骨干与学困生帮扶结对,正迎合了学困生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就会转变后进状况。 4.要有意把学困生的精力吸引到学习上来。上课时,尽可能留机会让学困生回答较简单的问题,答对了,立即给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