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764126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4
《新课标下现代文阅读的研究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标下现代文阅读的研究与实践 一、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现代文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遇到过许多困惑。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有所提高,并且分出了层级。其次,教师对考纲的要求应该实现统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难点。例如在小说题材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围绕小说的三要素展开,虽然在鉴赏文章时,由于欣赏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学生在进行答题时,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答案也应该更接近标准答案。这就对教师平时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个
2、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教师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往往处在耗费时间、见效不明显的尴尬境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对新课标教材中大量的阅读文本感到无处下手,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对阅读文本进行取舍,有的放矢,效果更明显。 二、案例分析学生阅读论述类文章中出现的问题 仅以我校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论述类阅读朱光潜的《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为例,分析学生试卷常见问题。 1.答题得分情况分析 通过
3、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发现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在回答第6题时都能得分,并且有的会得满分。第9题则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得分。对于文章中的“第一流小说家不能只会讲故事,故事中也应该包含诗”,许多同学判断不准确,造成丢分。 2.学生在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上常犯的错误 (1)缺乏语感,在阅读过程中抓不到文章主旨和关键词句。 (2)对词义理解不准确,阅读不认真,不细致,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3)平日积累有限,对于词语的本义基本掌握,一旦涉及比喻义、引申义则认识不足。 (4)联系能力较差,在阅读过
4、程中,对文章的整体思路缺乏有效把握。 (5)对于概念的理解不透彻,缺乏深层次的理解。 3.学生在理解文中重要句子方面常犯的错误 (1)对题干把握不清,审题不认真,这是许多学生失分的重要问题。对题干涉及对象,指向对象都不能做到心中熟稔。 (2)在回答问题时,不能切中要害,也不能运用正确的词句进行回答。 (3)在回答问题时,容易产生急躁心理,不能心平气和地回答问题,导致失误较多。 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正确的阅读方法 (1)整体感知,抓住关键句 教学案例:《囚绿记》 师:今天咱们学习一
5、下陆蠡的文章,去切实感受一下作者对“绿”的精彩描写与向往吧。同学们先朗读一下课文,然后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 生:李刚朗读。 师:大家找一下文章中直接描写“绿”的段落。说一下你体会到作者对“绿”的描述了吗? 学生的回答形式和答案可以不拘一格。 师:作者描述了不同情况的“绿”,那么作者是如何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呢? 生:情感。 师:那么请同学们尝试一下对文章的情感脉络进行把握,看看作者要表达何种情感。 生:因为作者对“绿”有深爱的感情,才会想到“囚绿”,作者抒发了对绿的深爱之情。 生:作者通过对“绿
6、”的感情的描写,要表达自己的人生境遇,也表达对祖国未来寄托了美好的愿望。 学生读懂文章,关键在于有效把握文章的关键词句,同时进行正确分析。这是提高阅读成绩的重要环节。如果学生连文章中的关键词句都不能把握,那么对文章的主旨也不能有效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文章的标题、段落起止句等,都可能表达主旨,因此要知道学生在阅读中多关注和体会这些句子。 (2)审清题干,析透选项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都能理解文章大意,但是对审题做得并不到位,往往就是大概浏览一下,缺乏必要的思考。由于审题不清晰,往往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目前高考
7、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设置比较规范,在题干设置上往往有比较鲜明的类型,但是同时对学生答题的范围也进行了比较严格的限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分清楚是:“正确”还是“错误”、是“符合”还是“不符合”等情况。 2.合理的阅读步骤 (1)先看一遍全文,不是浏览,而是仔细阅读 阅读现代文,首先应该通读全文,不是蜻蜓点水式的浅阅读,而是对文章进行较为细致的阅读。对作者的观点应该有大致的了解,同时要找出作者在表达时用了哪些论据、采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2)大体浏览一下题目,文章的题目,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信息 通常,文章题目
8、会给学生阅读带来一些启发,因此,学生在继续阅读时,要对题目进行浏览,可能会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暗示。在实际的考试中,学生对题目更应该足够重视,对于出处等一些细节知识也要给予关注。 (3)第三步是结合所给的题目定位、判断、搜寻、概括、抽取、转化 学生在考试中,对于阅读题,要重视文章段落之间的联系,既要充分把握每一段的内容,同时通过每段文字,弄清段落之间的联系,形成对文章整体的有效把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