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094566
大小:3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5
《《长城》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长城》教学案例《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首篇课文,本组课文将带领学生观赏我国三处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文化景观。长城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文不仅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气势雄伟,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抒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中配有两幅插图,由远及近地观察长城,并由此产生联想。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
2、,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教学这篇课文,从“‘远看’‘近看’长城特点,‘单看’条石体会血汗、智慧,‘多看’其它方面体会血汗、智慧”为教学思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体会、观察、想象、感情朗读等手段理解长城的特点及修筑长城的艰辛,感受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及民族自豪感。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你知道有哪些吗?1、一起看一看:北京故宫、布达拉宫、颐和园……天坛,——长
3、城在我们中国有这样一个古代建筑:她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无数劳动人民为了修建她付出了血汗甚至生命;她历经了两千年的风雨至今仍然屹立在祖国的北方;她是中国人民力量和智慧的象征;她是中国最早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代建筑之一。你们知道她的名称吗?对,是长城。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必须认识长城,了解长城。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深入了解长城。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聆听后用一个词说出自己的感受。 作者在游览长城时,被长城雄伟的气势,壮观的景象所感染。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写出长城带给
4、他巨大震撼的句子。(中心句) 3、指名汇报, 毛主席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撼的古代建筑”。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4、检查生词:指名读。二、精读课文(一)远看长城过渡:好,现在我们就先站得远一点,高一点,看看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的?看第一幅图。这是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1、第一自然段,观察图画,2、出示文字: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3、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
5、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第一幅远看长城图,用手势表示出来。补充资料:出示地图,长城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直辖市、自治区。曾经有一个人徒步走长城,共用了508天。体会到长城的长。4、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打比方、列数字)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长、大、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为什么比作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了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积极向上
6、的精神)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渗透写作方法: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例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5、指导朗读:请同学们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指名读、男生读、齐读,给予学生鼓励。)(二)近看长城出示第二幅图 1、明确观察点: 这是在哪里看长城?(近看长城)对应着课文那一部分?第二自然段。你从哪儿知道的?(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2、请
7、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高大坚固)出示资料:八达岭长城建于海拔约六百米高度之处。城墙的平均高度为约为八米,上宽约六米,下宽近七米,其墙基全由千余公斤重的花岗条石砌成,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因此墙身高大坚固。3、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参考书上第二幅图,给我们介绍一下。(瞭望口、射口、齿形墙总称“垛口”。)4、老师找个同学当小导游,边看长城近景图边给大家介绍。听了他的讲述,我们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5、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外敌入侵,请你说说当时秦始皇
8、的军队是怎样利用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的?(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和生活想像展开。) 小结:可见长城的设计十分巧妙,特别在军事防御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你觉得设计和建造长城的这些古代劳动人民怎么样?(聪明、聪慧等)6、指导朗读。(三)由长城想到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