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墨子的教育观及其对当今教育之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墨子的教育观及其对当今教育之启示蔷教研究现代教育科学MODERNEDUCATIONSCIENCE2008年第3期墨子的教育观及其对当今教育之启示任维伟(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摘要:对墨子的教育观进行探究和梳理不仅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的教育理念,而且可以通过先人的教育活动发现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关键词:墨子;教育观;启示中图分类号:G40.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8)03—0089-02墨子(公元前468一前384年),生活在中国春秋到战国的过渡阶段,当时诸侯争霸,社会极为动荡不安,是社会的大变革时期.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2、位为社会下层劳动者利益代言的,中国教育史上继孑L子之后大规模从事私人讲学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亘古未有的博爱主义大家.他在许多方面都颇有建树,在教育上更是有着精妙独到的见解.墨学与儒学并称当时的显学,影响巨大.他提出的主动施教,学以致用等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亮点.他突破了儒家以"六艺"为主的教育模式,扩展了教育内容.ltl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墨子逐步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教育理论,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其中的一些主张对当代教育工作者具有很大启示意义.一,墨子的施教观(一)重视教化.强国兴邦墨子将教育视为实现天下太平,人民安乐的不二法门.他的教
3、育思想的一大特色是他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人性学说——"染丝说":"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日: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人者变,其色亦变.五人必而己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人的后天发展与他所处的环境和所接受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感染的力量甚至关系到国家兴亡,教育的作用显而易见.《墨子?经中有"学之益也,说在诽者."意思是说学习是有益的,因为诽谤者反对学习的言论本身就是在教导他人,让别人学习他,就是学习有益的明证.(二)有教无类,主动施教在中国,有教无类的首倡者是孔子,然而他曾经说"自行束惰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可见他收徒还是有条件
4、的.墨子主张把"王公大人"和"匹夫徒步之士"都列为教育对象,IZ:fL子的施教对象更为广泛.墨子非常强调教育者主动施教的精神.公孟子谓墨子日:"君子共己以待,问焉则言,不问焉则止.譬若钟然,扣则鸣,不扣则不鸣."墨子批评了公孟子的这种说法,对日:"若大人为政,将因于国家之难,譬若机之将发也然,君子之必以谏.然而大人之利若此者,虽不扣,必鸣者也."他说:"今求善者寡,不强说人,人莫知之也."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阐明了不扣必鸣的重要性.《墨子-鲁记载了墨子亲自到鲁国南郊吴虑家中劝学的事,最终说服他接受学习.(三)"知善行善",身体力行"知善行善"指要了解了事物的
5、原委才能进一步考察事物,即知其然而后方能考证其所以然."然今天下之情伪,未可得而i~,tg,故使言有三法.三法者何也?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意思是说:现在世上的真假,不能得到辨识,所以言论要有三种准则:有本原的,有推究的,有实践的,这就是墨子的"三表"法,体现了他要求学生注重考察事物的本质及重视实际效用的思维方法.墨子提出此种准绳是针对"天命论"的,反映了他的求真,务实的精神特质."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意思是说:君子能明察左右,左右之人也就能修养自己的品行.君子不能修养自己的品行而受人诋毁,就应当自我
6、反省,从而怨少而品德日修."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这些,都真切体现了他学思并重,身体力行的教学品格.二,墨子的教育观(一)教育目的方面墨子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相爱,交相利"的国泰民安的理想社会,他认为:"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因此,墨子收稿日期:2008—04—17作者简介:任维伟,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07级研究生.89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兼爱"思想的"兼士".墨子对"兼士"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即:"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
7、术"."兼士"的品格就是墨子人才观中的理想人."厚乎德行"即:他必须救民于水火,用实际的实在的行动救助身边的弱者,"饥则食之,寒则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兼士之言若此,行若此.""辩乎言谈"即:他必须有良好的与人辩论的能力."博乎道术"即:他必须具备各种知识和技能,以便从事社会实践,完成墨家的政治理想.131(二)教育内容方面"兼士"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墨子教育内容的广泛,总体上主要涉及道德和技艺两方面.前已谈及墨子将"厚乎德行"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可见道德教育是墨子的重要教育内容.他还非常重视勤劳和节俭的美德教育,"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他在中国教育史
8、上首次提出了逻辑思维能力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耕柱》篇中言:治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