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468162
大小:3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1
《浅论墨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思想的借鉴意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墨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思想的借鉴意义政法系09级历史1班王美琪090305123摘要:墨子的教育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种思想会被传承下来,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而墨子的教育思想也有其独特之处,直到现在有些思想还是被承认甚至大力推荐的。对于传统文化,理应秉承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客观看待,把好的借鉴,不好的剔除,这才是传承之道。而墨子的思想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霜洗礼,在教育方面,墨子的教育思想在诸子中是独树一帜的,那么,它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思想有何值得借鉴的地方呢?关键词:教育思想环境自主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技能一、墨子教育思想中的环境决定论对当代家庭教
2、育的启示。对于环境的影响,我们耳濡目染的莫过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子.滕文公章句下.,“昔孟母,择邻处”三字经。从这些零碎片段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人认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而古代的墨子也不例外,墨子更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他以染丝为例,阐述了环境对人性形成的影响:“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亦,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墨子•所染这就是著名的“染丝说”,在他看来,人性不是命定的,先天的人性不过如待染的素丝,有什么样的环境,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墨子就是在这样的思想理念下,教导自己的弟
3、子要克服不利环境的影响,努力创造有利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好氛围。用现代语言总结就是要善用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不可否认,墨子的教育决定论有一定的合理性。首先,一个小孩子从出生起就是一张丝毫不染的白纸,而环境则是一个大染缸。好的环境如一个好染缸,可以把孩子的成长染成艳丽多彩的丝带;而不好的环境就是一个坏染缸,可以把孩子的成长熏得一塌涂地。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染缸,他对孩子的走向是至关重要的。每个孩子出生的环境既是无法选择的注定,但同时又是可以因人而改变的。良好的家庭环境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沃土,是教育人的基地。我们的家庭既不像学校那样正规,又不像社会那么复杂,小孩子跟自己亲密的亲
4、人在一起,能得到更多的信任,从而更好地成长。家庭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要想自己孩子健康成长,就要为孩子创设一个适合成长的环境。我国教育家蔡元培说过:“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大抵坯胎于家庭之中。”可见,家庭的环境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说到家庭环境这个话题,不禁让我想起了现在热门话题“留守儿童”,其实怎么说呢,留守问题一直是社会上一个难以解决的大问题。或者这样说,每个父母都想给自己的儿女创设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但是迫不得已地要去谋生,就再也顾不上隔代的鸿沟了,诚然,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无疑会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也是生活所逼,只能靠个代父母去引导。同时,
5、我认为,墨子的教育决定论太过于绝对了。我不否认环境对孩子教育有重要的影响,但也并非能上升到决定。“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万事都没有绝对,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与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更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各方面扯上关系。现实中就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一些人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从小接受着优等教育,但长大后还不是一样走上迷途;相反,一些在恶劣环境下顽强生长的孩子,长大后更有责任感与社会生命力。总之,在当代教育下,我们要努力创设健康的环境,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同时,也要注意其他方面的影响。这才是我们需要借鉴的地方。一、墨子教育思想中的量力思想
6、对当今填鸭式教育的启发。何为量力?这里说说的量力指的就是要在自己承受的范围内学习,接受新知识,这个因人而异。墨翟是中国教育是上首先明确提出“量力”教育法的人,他十分重视注意在施教时要考虑学生的力之所能及。其一,就学生的精力来讲,不能同时进行几方面的学习。他的学生在学习正业之外还要求学射,他说:“不可。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国士,战且扶人,犹不可及也。今子,非国士也,岂能成学又成射哉?”好比为国而战的勇士边战斗边救护人尚且不能兼顾,何况你们学生?其二,就学生的知识水平而言,应当量其力而教。《墨子•大取篇》中说“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是对程度深的学生
7、,教亦可深;程度浅的则教得浅一些;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程度,该增加内容的就添置,该节删的便减少。这都是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现代中国的教育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凡事都觉得韩信拜将,多多益善。在中国人的脑海里,总觉得只要各方各面都有所涉猎,那就是好事情。素不知道,其实有时侯“太多”只是加重接受者的压力与烦恼。当代很多学校为了完成升学目标或教学目标,总是采用“填鸭式”的方式把知识塞给学生,他们从来不管学生是否可以消化,是否可以真正理解。试问这种只追求速度与质量的教学方法又怎能真正培养人才呢?为什么中国的学生被人称为“书呆子”?不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