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乐舞教育之先河——浅谈周代的乐舞教育及其对当今舞蹈教育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乐舞教育之先河——浅谈周代的乐舞教育及其对当今舞蹈教育的启示历史回廊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2011-07中国古代乐舞教育之先河浅谈周代的乐舞教育及其对当今舞蹈教育的启示吴翔天(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江西南昌330027)摘要:周代——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同时也奏响了中国古代乐舞教育之先声.周代乐舞教育曾在周代教育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从周代乐舞的娱己,娱人到育己,育人的教育流变,使我们看到古人乐舞的教育观,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实践等所经历的蜕变.周代乐舞教育的开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美育教育雏形.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对古代舞蹈教育
2、源流溯变的探索,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周代乐舞教育;当今舞蹈教育;启示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1—0104—02公元前1046年周王朝建立,伴随而来的是周王朝统治者对前代乐舞的继承,整理和完善.作为当时的国君,周武王一方面重视乐舞祭iB#L仪;而另一方面,更加重视乐舞治人的作用.礼乐之教为当时的艺术发展,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确定了乐舞教育的地位,推动了舞蹈教育的发展.当周王朝成为我国乐舞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的时候,我们也奏响了中国古代乐舞教育的先声.一,周代的乐舞教育(一)制礼作乐的指导思想周
3、代的建立,使原有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时,周代已逐渐从奴隶制进入到了封建领主制.与原始社会的人们一样,当时的周人迷信鬼神,日常生活中的巫术活动频繁.然而,周朝的统治者却极力地强调自己是天之子,受天之命统治于人民.既然是天之子,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实行统治.由此,原始社会所独尊的神权统治逐渐被周代的王权统治所取代.而作为"天子之约"的统治者,为巩固政权,承袭夏商的礼乐制,建立了一套严明的制度."周公践以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肚量而天下服."周王朝的统治者,直接将"制礼"与"作乐"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同一步骤,并作为施政,施教,以礼乐治天下
4、的一个重要措施."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这就说明了乐教的主旨是增进贵族内部团结,进而调和各阶级,等级之间的矛盾.由此可见,周朝的统治者正是想用礼乐的互补方式来达到治国,治民的效果.具体说来,也就是用"礼"作为区分等级制度的标尺,而用"乐"来调和民众的关系.进而礼乐互补,共融于政.而"制礼作乐"的精神内核,按孔子的解释来说,就是"仁",孔子认为,仁是礼乐的核心,礼乐中必须蕴含道德伦理修养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说,通过乐舞来教化人们的伦理道德修养,来强调民族,宗教,文化的认同感.因而,孔子本人对于礼乐之作的代表——《六舞》和《六小舞》推崇至极.周公的"天子之约"
5、,"德以治天下"等种种君权思想的确立进而也确立了历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周代礼乐教育思想的特征,使乐舞教育注入了鲜明,强烈的政治伦理内涵,影响深远.(二)周代乐舞教育制度的确立104就如我们现代教育所提出的人才培养制度,方向,目标一样,在周代,学校的乐舞教育制度以及目标方向已经逐渐定型,定性.而正式的官方设置的乐舞机构也随之孕育而生,其中就包括了传习乐舞技艺的舞蹈学校.而在学校传习乐舞技艺者的无不是皇室贵族子弟们.《周礼?乐师》注:"谓以年幼少时教之舞,内则日:十三舞勺,成童舞象,二十舞《大夏》."由此可见,周代的乐舞教育课程是按年龄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教材,循序渐进.这些王室贵
6、族子弟们13岁学《勺舞》,《龠舞》,15岁学《象舞》.而其中的《勺舞》和《象舞》又隶属于文舞和武舞的类别中.而在此基础上,到了20岁便学习《六舞》.而在学习完《六舞》后,其乐舞的学校才算完成.而在学校的舞蹈教师方面,周代也是有相当的规定的.其编制大致可以分为:"大司乐",乐官之长,为中大夫二人,教学生六舞;"乐师",下大夫四人,教学生小舞,即(勺舞),(象舞);"大胥",中士四人,管理学员学籍;"小胥",下士八人,监督学员学习,对迟到或在舞列中动作怠慢者,给予相应的处罚,甚至包括以荆条鞭打."夫上古明王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以为治也."可见周代的乐舞教育有
7、其明确的教育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周公通过制礼作乐来维护"尊,卑"的宗法制及等级制.并将教育与德治相联系,把教育作为治民安人的重要工具.(三)周代乐舞教育思想的产生周代乐舞教育思想的产生,笔者认为很大一部分是基于儒家乐舞理论的建构.即便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周代,各家都提出了自己的乐舞观,乐舞论,但是作为周代乐舞理论之精华,儒家的乐舞教育思想甚至能代表周代的乐舞教育思想.儒家认为,乐是人的情感的产物,而情感则是由外在事物激发所引起的.有什么样的情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乐."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咩以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