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临床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大五院住院经手术治疗的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用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二维特征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特点。结果术后经病理证实对子宫内膜癌润程度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7.5%。结果超声检查在诊断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关键词】阴道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是女性殖器官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1]。80%发生于绝经前后的妇女,其病因与长期雌性激素剌激,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体质因素(包括肥胖
2、,高血压,不孕或不育及绝经延迟的妇女)及遗传等因素有关,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已跃为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本院因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排液、下腹疼痛为主要症状就诊治疗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50例,年龄38~70岁,平均52岁,绝经前妇女17例,表现为月经紊乱伴经量增多,占34%。绝经后妇女633例,占66%,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30例,占89.7%,绝经后阴道排液3例,占10.3%,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诊断证实。1.2方法使用百胜M5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及迈瑞osaoteMyLab30型彩色超声诊
3、断仪,腹部探头频率为3.0~7.5MHz,阴道探头频率为4~8MHz,采用经腹部或阴道超声检查,二维切面观察子宫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子宫内膜厚度内部回声、边缘是否规则,内膜与肌层的低回声晕是否连续,宫腔内病灶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肌层浸润深度,后选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多切面观察病灶内血流情况,用脉冲多普勒取得频谱图后,测3个心动周期的阻力指数,取其平均值。1.3子宫内膜癌浸润肌层程度分为:Ia期:无肌层浸润(病变局限于子宫内膜);Ib期浅肌层浸润(浸润程度8mm者24例(72.7%),内膜癌病变最常发生于内膜厚度>8mm的患者中,平均厚度约
4、为(21.1±11.8)mm。若把4mm作为分界,则诊断内膜癌敏感度为98.8%,若把8mm作为分界,则敏感度下降到68.6%.也有患者子宫内膜厚度≤4mm,术前超声发现1例内膜呈增强线形,见宫腔分离5mm,术中未见宫腔内明显病灶,而术后病理提示已有深肌层浸润,但宫腔病灶很小,这类患者应引起警惕。2.46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超声诊断中,其中I期36例,Ⅱ期7例,Ⅲ期5例,IV期2例,肌层浸润程度50%者6例,对判断深肌层浸润深度准确率为83.3%,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92.9%。手术切除和生存率与肿瘤浸润深度密切相关。据研究资料显示Ia~Ib期5
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3.3%~95.2%,而Ic期5年生存率仅为77.8%,表明深肌层浸润预后不佳,淋巴结转移和术后复发的机会增高,经阴道超声可以清楚显示肿瘤的位置及大小、肌层浸润程度,对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子宫肌层浸润程度与血供丰富程度有密切关系,浸润越深血供越丰富,血流阻力越低,准确率为85.7%。3讨论3.1子宫内膜癌声像图特点[2,3]:①早期宫体癌子宫小或正常大小,宫腔内可无异常;②可见线条状宫腔波,不规则。3晚期宫体癌,内膜回声呈强弱不均的团块,侵犯肌层,内膜与肌层之间的低回声带消失,分界欠清或不清,子宫逐渐增大,宫颈常扩张;④随着
6、病情进展,子宫明显增大,宫腔内团块较大,可达100mm;⑤宫体及宫颈有侵润时表现为:肌层内回声不均或探及不整形的强回声团,宫颈增大,宫腔内出现积液或积脓的不整形无回声暗区。3.2子宫内膜癌多普勒超声特点6正常子宫动脉的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为快速向上,陡直的收缩期高峰和舒张期低速血流频谱,子宫内膜癌时,子宫常有不同程度增大,肿瘤组织内部及肌层受侵处均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分布,血流灌注增加,病灶内彩色血流呈簇状;子宫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相对增高,其血流的阻力指数(RI)及脉冲指数(PI)值均下降,病灶呈高速低阻力型动脉血流,PI平均值大约0.67~0.93,RI平
7、均值大约为0.36~0.58,若病灶RI<0.40,提示为恶性病变,为诊断子宫内膜癌提供有力依据,RI在0.4~0.5,提示为可疑病变,再结合宫腔镜活检和诊刮病理检查,不难诊断。3.36子宫内膜癌鉴别诊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子宫内膜增生是因为持续和大量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引起增生,其中不典型内膜增生属癌前病变。临床也表现为月经的改变,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增生过快的子宫内膜呈均匀性增厚,轮廓规则,内膜期底线清晰,子宫大小及肌层回声正常。内膜回声杂乱,不均匀,累及肌层时与肌层分界不清。CDFI:增生过长的内膜内血流信号稀疏,而内膜癌有较丰富的低阻力血流信号;②子
8、宫内膜息肉是由于子宫腺体和纤维间质局限性增生而形成的突向宫腔的瘤样病变。多见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