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因子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中药复方防治的研究

炎症因子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中药复方防治的研究

ID:10362720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炎症因子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中药复方防治的研究_第1页
炎症因子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中药复方防治的研究_第2页
炎症因子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中药复方防治的研究_第3页
炎症因子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中药复方防治的研究_第4页
炎症因子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中药复方防治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炎症因子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中药复方防治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炎症因子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中药复方防治的研究【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诸多因素促成的以动脉血管壁炎症改变为主的慢性、进展性的疾病,可波及全身动脉血管,炎症因子在病症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从炎症学说的角度探讨,协同中药复方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因子;中药复方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简称AS)是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的最重要的一种,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

2、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病变常累及弹性及大中等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始发儿童时期而持续进展,通常在中年或者中老年出现症状,所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影响因素,干预治疗的研究非常重要也非常迫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反应与AS密切相关,而炎症细胞因子可以从多个靶点引发和参与AS发病,并在其病程进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十年来,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中药防治AS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现综述如下。  1从“炎症反应”假说研究动脉粥样硬

3、化发病机制  Ross在1976年首先提出“炎症反应”的假说要点主要有:①AS是脂质沉积于动脉壁形成局部斑块的过程,此过程经由炎症反应介导;②此炎症反应的特点是:出现单核/巨噬细胞、活化T细胞和纤维化,分布尤其多见于血管分支及流出口;抗体及细胞免疫应答二者都能调控炎症反应及AS的发生与发展;③AP的破裂造成血栓,形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其过程也有大量炎性细胞和炎性介质的参与[1]。有报道认为AS病变始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由此引起的内皮功能不良,炎症反应贯穿了从脂质堆积到斑块进展、血栓形成的过程,通过炎症介质调控炎性细胞、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效应,推动粥样斑

4、块病变的程度和斑块结构的改变。  2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相关的炎症因子  2.1MCP-1MC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属于趋化细胞因子家族中的B家族(即C-C亚家族)成员之一。MCP-1是具有趋化作用的分泌型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的各个阶段,包括黏附、迁移、清除致炎症物质和修复等,是炎症、免疫和感染等疾病的重要调节因子。MCP-1可通过介导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在AS病变处的募集,参与AS的内皮修复和血管新生;且可作为清道夫受体,摄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参与泡沫细胞形成[2]。H

5、oogeveen等[3]研究血浆MCP-1水平与外周动脉疾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间关系时发现,MCP-1随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增加而增加,MCP-1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2C反应蛋白(CRP)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通过各种途径直接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某种条件下,CRP会发生不可逆的构象转换,转变成单球体结构的mCRP,而mCRP可诱导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化学增活素mRNA和黏附分子的表达,有些研究者认为CRP的主要功能是抗炎作用,而mCRP的主要功能是促炎作用,二者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

6、要作用[4]。白细胞对血管壁的黏附与浸润主要由黏附分子介导,且黏附分子参与了AS形成过程中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CRP能诱导人体黏附分子的表达,从而启动或加速AS的发展[5]。  2.3CD40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CD40)及其配体(CD40L)是一种新的炎症标志物,CD40/CD40L是一对互补跨膜糖蛋白,是免疫及炎症反应中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同时,CD40L是一种前炎症因子和前血栓因子,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信号传递[6~8]。CD40分布在斑块的肩部,即斑块与正常动脉交界处最多。由于肩部是不稳定斑块最容易破裂的地方,因此CD40与斑块的稳定性

7、密切相关。在免疫反应调节中,CD40与CD40配体(CD40L)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它们参与抗原呈递和自身免疫反应,与T细胞和巨噬细胞激活有关。CD40-CD40L相互作用是淋巴细胞之间传递炎症和免疫信号的重要途径[9]。  2.4粘附分子目前发现的细胞粘附分子有很多种,其化学性质皆为糖蛋白,根据其cDNA的同源性,目前将其分为五大家族:选合素家族、整合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钙粘着蛋白和其它。在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研究最多的就是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2、3)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10]。有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