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933408
大小:72.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5-16
《内经时代(四)《内经》和《内经》时代阴阳五行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经时代(四)《内经》和《内经》时代阴阳五行说 一、《内经》以阴阳五行说为最高理论 上节已说过,阴阳五行说是《内经》的理论核心,是《内经》中一切知识的统帅、骨架。《内经》本身也是这样说: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5》)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素2》) “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素66》)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
2、,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素6》) 以上是《内经》评价阴阳五行时最概括的几段话。阴阳五行是论医理的根本,是无往而不适,无处而不在的东西。《内经》谈到其他学说时从未有这样高度的评价。如论经脉重要性是这样说的: “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灵11》) 虽然也很重要,但只适于人体,比不上阴阳五行。我们从论阴阳五行的引文中还应看出一个问题,即“天地之道”逐渐包括了三大因素——阴阳、四时、五行(五运)。《内经》中的阴阳说是离不开四时五运的。故应该说:阴阳五行四时
3、者,天地万物之道也。读《内经》要时刻不忘这一基本概念。把三者分开有时就不知所云。 若换一句较新的话表述:《内经》的最高理论是阴阳五行宇宙全息论。它认为,“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也。”(《灵72》)宇宙全息论的古代术语叫“天人相应”。“天人相应”不都是受阴阳五行统帅,还有一些简单的比附说法,在《内经》以前者为主。阴阳五行之外的天人相应说在下一节谈。二、阴阳五行说的具体应用 阴阳虽为统帅之统帅,但直接用它阐发医理者并不多——远比五行为少。下面把直接用阴阳说论医理者尽量多举出: 1.讲阴阳归类者: “言人之阴阳
4、,则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素4》) 2.讲阴阳生理者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5》)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素3》) “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素3》) “阳为气,阴
5、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素5》) “阴者主藏,阳者主府,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藏。”(《灵9》) “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3》)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素5》)3.讲病理者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5》)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素3》) 帝曰:法阴阳奈何?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
6、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者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素5》) 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素17》) 黄帝问曰: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岐伯对曰:阴气少而阳气胜,故热而烦满也。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何?岐伯曰: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素34》) 帝曰: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余已闻之久矣,不知其所由然也。岐伯曰: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
7、,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帝曰:阳盛生外热奈何?岐伯曰: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帝曰:阴盛生内寒奈何?岐伯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素62》)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癔,阳入之阴则静,阴入之阳则怒,是为五乱。(《素23》) 五邪:邪入于阳,则为
8、狂;邪入于阴,则为血痹;邪入于阳,转则为巅疾;邪入于阴,转则为癔;阳入之于阴,病静;阴出之于阳,病喜怒。(《灵78》) 火热复,恶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