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信息素养—— “技术—文化”——体视域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超越信息素养—— “技术—文化”——体视域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ID:9926027

大小:4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15

超越信息素养—— “技术—文化”——体视域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方向探讨_第1页
超越信息素养—— “技术—文化”——体视域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方向探讨_第2页
超越信息素养—— “技术—文化”——体视域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方向探讨_第3页
超越信息素养—— “技术—文化”——体视域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方向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超越信息素养—— “技术—文化”——体视域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方向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超越信息素养——“技术—文化”——体视域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方向探讨吴向东王继华【摘要】当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历程和当前问题的分析,认为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紧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应用而改变的,来源于图书馆系统的信息素养难以体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要重视计算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的数字文化生活,信息技术教育的总目标要从信息素养转变到数字文化素养的培养上来,构建“技术—文化”一体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给予学生数字文化创新主体的地位,引领学生的数字文化生活。教关键词信息素养;数字文化素养;计算思维;信息

2、技术教育;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671-7384(2017)05-0017-05与十年前相比,信息技术更加智能化、普适化,几乎整个世界被数字化,大数据借此风生水起,人们的决策方式和数字文化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在此背景下,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已被推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本文将通过梳理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当前困境,寻找发展规律,剖析问题根源,并结合国际信息技术教育趋势和我们在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上的实践,提出新阶段的发展方向,以期抛砖引玉。发展历程梳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我

3、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个重要事实,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一直受地方教育部门主导。教育部虽然出台过相关纲要和标准,但地方性特征依旧比较突出,尤其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并没有呈现出全国统一的局面。所以,本文根据教育实践层面培养目标的不同,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培养计算机编程能力20世纪80年代,在邓小平“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号召下,以中华学习机和AppleⅡ为代表的微型计算机进入中小学。20世纪80年代后期,运行MS-DOS操作系统的PC机开始进入中小学。当时,微型计算机主要是字符界面的操作系统,图形界面还没开始普及,

4、在社会中的应用比较有限,但整个社会都看到了计算机发展的光明前景,因而兴起了一股学习计算机编程的热潮。当时仅谭浩强等编写的《BASIC程序设计教程》,发行量就达1200万册之巨。这个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主要通过计算机课外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内容则主要是学习LOGO和BASIC编程,以培养学生编程的能力。由于学习编程有一定难度,各校大多选择成绩较好的少数学生参加,计算机教育还难以称得上普及。第二阶段:BASIC程序设计教程》,发行量就达1200万册之巨。这个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主要通过计算机课外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内容则主要是学习LOGO和BASIC编程,以培养学

5、生编程的能力。由于学习编程有一定难度,各校大多选择成绩较好的少数学生参加,计算机教育还难以称得上普及。第二阶段》在“科学与工程实践”部分写入了计算思维计算思维已成为公认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核心素养,并被作为信息时代除了读写算之外的基本能力。这是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国际动向。(二)新的数字文化生活需要学生具备什么样的核心素养?新的数字文化具备以下两方面的特征:一是使用数字技术为手段的生产、共享、访问和有意义的内容互动;二是高度协作、分布式和参与性。这样的文化已不同以往,学生浸润其中的生活方式已与传统的方式有很大区别。我们要看到,对于大多数学

6、生来说,他们喜欢信息技术,并不是喜欢技术本身,而是喜欢借助技术去实现的数字文化生活。面对这样的一个事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到底该如何定位,如何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核心素养计算思维相融合?我们创建的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试图回答这方面的问题,构建了“技术—文化”一体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基本做法是在尊重儿童在数字文化生活中的生产者、创造者地位的前提下,通过提供简单易学的软硬件工具,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创作自己的作品、满足自己的兴趣。目前重点推荐的工具是Scratch,让学生创作动画、故事和游戏等。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创造的心灵和文化表达的需要,又在此

7、过程中学到技术,体验如何从日常思维到计算思维的转变,并体验简单的系统分析,锻炼系统思维。“技术—文化”一体的课程体系,如果还是沿用信息素养来描述,显然已不合适。在我们看来,信息素养只是其中的一个子集,如果要准确描述,必须寻找新的名词。在英文版维基百科上,有一个名为新素养(Newliteracies)的词条,介绍了研究者使用的一些不同词语,包括21世纪素养(21stcenturyliteracies)、网络素养(internetliteracies)、数字文化素养(digitalliteracies)、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等

8、。这些名词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的新要求。通过比较借鉴和遵循汉语的语义表达习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