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变换角度,巧妙解题

教育论文变换角度,巧妙解题

ID:9908211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15

教育论文变换角度,巧妙解题_第1页
教育论文变换角度,巧妙解题_第2页
教育论文变换角度,巧妙解题_第3页
教育论文变换角度,巧妙解题_第4页
教育论文变换角度,巧妙解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变换角度,巧妙解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变换角度,巧妙解题变换角度,巧妙解题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变换角度,巧妙解题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变换角度,巧妙解题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司马光破缸救小孩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分析司马光和众小孩在思维能力上的差异,对我们很有启发。众小孩只考虑到如何使“人离开水”,而司马光却由此逆向地考虑到如何使“水离开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向思维,它是指在研

2、究问题的过程中有意去做与习惯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它是进行数学思维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角度思考变换    有些数学问题,如果仅仅从某个固定的角度去思考,往往会一筹莫展。遇到这种情况,要引导学生及时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从问题的侧面或反面去分析,常可使人茅塞顿开,走出“山穷水尽”的困境,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经常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不同方向、运用多种观点去分析,思考数学问题,可使学生思路开阔。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变通性、独创性呢?笔者就如何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巧妙解题略谈浅见,以就教于广大同行。    一、正面与反面的变换    “十•

3、一”国庆节,苏步青学校的七年级有100名同学和部分老师参加文艺演出。同学们热情高潮,都提前来到会场,有一位细心的同学观察到:老师们到会时,都与第一排的同学一一握手,向同学们问好。其中第一个到会的老师与第一排的全部同学握手,第二个到会的老师只差1个同学没有握过手。如此到最后一个到会的老师与9个同学握过手。已知老师与第一排的同学共有20人,你能算出到会的老师与第一排的同学各有多少人吗?  分析:不妨从“最后一个到会的老师与9个同学握过手”入的手,进行逆向思考,探究老师人数与第一排学生人数间的关系。  解:由题意,最后一个到会的老师与9个同学握过手,那么倒数第二个到会的老师与10个同学握过手,倒数第

4、三到会的老师与11同学握过手,依次直到第一到会的老师与全部同学握过手,从而可知,同学的人数比老师的人数多8个人,所以到会的老师人数为(20-8)÷2=6(人)。  评注:有时逆向思考问题,往往会给解题带来方便,本题如果从第一位老师入手,也可以这样来考虑:设老师共有x人,则第1个到会的老师与(20-x)个同学握过手,第2个到会的老师和(19-x)个同学握过手,第3个老师和(18-x)个同学握过手,……第x个老师和[20-(x-1)-x]个。即(21-2x)个同学握过手,于是有21-2x=9,解得x=6(人)。    二、常量与变量的变换    已知实数a,b,c满足a≠b,且2007(a-b)

5、+2007(b-c)+(c-a)=0,求(c-a)(c-a)(a-b)2的值。  分析:显然求a,b,c的值是不可能的,同样直接寻求a,b,c的关系式也很困难。这时我们不妨将常量和变量换一下角色,将常量设为变量,将变量设为常量,即设x=2007,则2007=x2,原等式就成了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可用韦达定理解之。    解:设x=2007,原等式就成了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a-b)x2+(b-c)x+(c-a)=0    因为(a-b)+(b-c)+(c-a)=0,    所以方程(a-b)x2+(b-c)x+(c-a)=0必有一根为1。    即x=1或x=2007。

6、    由韦达定理,得    三、已知与未知的变换    (第三届“祖冲之杯”初中数学竞赛题)    求正整数a,使得关于x的方程ax2+2(2a-1)x+4a-7=0一个整数解。  分析:若把x当作未知数,解关于x的方程,那么将会相当麻烦;这时我们可以考虑将a当作未知数,x当作已知数,将原方程整理为关于a的一次方程(x+2)2a=2x+7,这就向成功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解:将原方程整理为关于a的一次方程(x+2)2a=2x+7,    ∵x≠-2,∴a=2x+7(x+2)2    ∵a为正整数,∴a≥1    ∴2x+7(x+2)2≥1,解得-3≤x≤1    ∴x可以取整数-

7、3,-1,0,1    对应a的值为1,5,74,1    ∴a=1或5    经检验知,a=1或5符合要求。    又解:将原方程整理为关于a的一次方程(x+2)2a=2x+7    ∵x≠-2,∴a(x+2)=2x+7(x+2)=2+3x+2    由(x+2)︳3可得x+2=±1或±3。    注意到a为正整数,∴x=1或-1    ∴a=1或5。    经检验知,a=1或5符合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