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梁启超的历史教育改革思想与实践

论梁启超的历史教育改革思想与实践

ID:9892922

大小:41.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5-14

论梁启超的历史教育改革思想与实践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论梁启超的历史教育改革思想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梁启超的历史教育改革思想与实践朱煜摘要: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倡导者,而且还是历史教育改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本文从历史教育的目的观、内容观、历史教材的编纂和历史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对梁启超的历史教育改革思想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梁启超;历史教育改革;思想;实践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开创者,而且还是近代历史教育改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对历史教育的目的、内容、教科书的编纂以及教学方法等许多问题,都提出了不少精辟的见解,对当时和后世历史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点初步的探讨。一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意义何在?这个问题是历

2、史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历史教育实践的归宿。倘若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其它问题也就无从谈起。在这个问题上,梁启超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提高和深化的过程。1901年他在<中国史叙论)中,只是模糊地说:“史也者,记述人间过去之事实者也。”[1](《文集》之9,P10)至于记述这些过去事实的目的和意义,却没有作出明确的回答。次年他发表《新史学》,认为“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的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1](《文集》之9,P10)也就是说,历史不应该只单纯记述人间过去的事实,而应叙述人群的进化和探求进化的规律。这就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那么,求得进化的规律,又有什

3、么用呢?他认为,要“以过去之进化,导未来之进化”,“即求得前此进化之公理公例,而使后人循其理率其例以增幸福于无疆也。”[1](《文集》之9,P11)在这里,梁启超提出了历史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增进人们的幸福。这个观点,较之过去前进了一步,但仍然比较抽象,到底为什么能增进人们的幸福,增进什么幸福,他没有作进一步的阐述。1918—1920年,梁启超漫游欧洲,足迹遍布英伦三岛和欧陆的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士、意大利及德国,结识了许多西方学者,也接触到大量的西方现代史学思想。归国后,梁氏于1921年在南开大学讲演,翌年即把讲演稿汇集出书,名为《中国历史研

4、究法》。在这部专著中,梁启超对历史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作了新的阐释。该书开篇指出:“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1](《专集》之13,P3)在此,梁启超把历史教育的目的,最后落实到“资鉴”6上面来。他认为人类的活动是多方面的,但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社会性。人们活动以社会为范围又影响社会。活动必然会有成绩,这种成绩不是指一人一事之成败,而是指整个社会前后相继的因果联系。通过对人类历史活动因果联系的揭示,才能把以往<资治通鉴)之类专供帝王阅读的“皇帝教科书”,变成“国民资治通鉴”或“人

5、类资治通鉴”,使人们了解过去,服务现在,推测未来。1926年,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对历史教育的目的,又进一步赋予新的涵义。他认为目的在于,“将过去的真事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之资鉴。”[1](《专集》之99,P5)也就是说,历史教育最关键的是要着眼于为现实服务。梁启超批评当时社会上有人鼓吹的“为学问而学问”的论调,指出“学问是拿来致用的,不单是为学问而学问。”[1](《专集》之99,P10)他认为以往的历史教育不是为今入,而是为古人;不是为生人,而是为死人。其结果是费力巨大,于世无补。他强调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白自

6、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只能引导人们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他打比方说,“好像一幅影片,能教人哭,能教人笑。影片而不能使人哭,使人笑,犹之历史不能增长智识,锻炼精神,便没有价值一样。”[1](《专集》之99,P11)总之,梁启超所规范的历史教育的价值,以对社会所发生的作用为标尺。在他之前,还没有人这样明确提出历史教育的目的就是获取新意义和新价值。所以,他的这个见解具有开先河的创新意义。梁启超认为一切学问中惟史学的功用最大。他指出:“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1](《专集》之9,P1)他认为历史教育的意义,概括起

7、来就是两个方面。其一,通过历史教育使历史成为“国民之明镜”,即作为“国民资治通鉴”;其二,使历史成为激发人们爱国精神的源泉和动力,帮助人们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虽然他的某些提法有过分夸大历史教育作用之嫌,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民族危机,许多人失去民族自豪感,对中华民族的前途丧失信心,他着重指出历史教育是唤醒人们爱国心的极为重要的渠道,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即便今天,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克服民族自卑心理,仍然是历史教育应当突出的首要问题,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早在戊戌变法期间,梁启超就对以“君史”为核心内容的历

8、史教育提出了批判,他认为亟需编写资产阶级的“国史”、“民史”6。戊戌变法失败后,他亡命日本,涉猎了许多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学说。他运用资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