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章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第一节值积分的基本概念7.1.1求积公式与代数精确度积分中值定理告诉我们,如果函数在区间上连续,则在积分区间内存在一点,使成立。由于的具体位置一般是未知的,因而难以准确地计算出。如果能够提供一种求的算法,相应地便得到一种数值求积方法。若近似地用积分区间端点处的函数值与的算术平均值替,便导出计算积分的梯形公式(7.1.1)若近似地用积分区间中点处的函数值代替,导出计算积分的中矩形公式(7.1.2)一般地,所谓数值求积方法是指,在积分区间[a,b]上适当地选取某些节点,然后用加权平均得到,这样构造出的求积公式为(7.1.3)或写为(7.1.4)其
2、中,称为求积节点,权称为求积系数,它仅仅与节点有关,称为余项。为了保证数值求积公式的精度,我们自然希望求积公式能够对尽可能多的函数f(x)都准确成立,这在数学上常用代数精确度这一概念来说明。定义如果某个求积公式对于次数不超过的一切多项式都准确成立,而对某个次多项式并不准确成立,则称该求积公式的代数精确度为。显然,梯形公式(7.1.1)与中矩形公式(7.1.2)均具有一次代数精确度。一般地,欲使求积公式(7.1.3)具有次代数精确度,只要令它对于26都准确成立即可,即要求(7.1.5)(7.1.5)式由个方程组成,包含有个节点以及个待定的求积系数。如果我们事先选定并且
3、取,求(7.1.5)可确定,从而使求积公式(7.1.3)至少具有次代数精确度,如果适当选择及,求解(7.1.5)可能使求积公式(7.1.3)具有次代数精确度,由此可知,构造数值求积公式实际上是求与的代数问题。7.1.2插值型的求积公式设给定一组节点,且已知函数在这些节点上的值,作插值函数,我们取(7.1.6)作为积分的近似值,这样构造出的求积公式(7.1.7)称为插值型的,其中求积函数通过插值基函数积分得出(7.1.8)由插值余项定理可知,对于插值型的求积公式(7.1.7),其余项(7.1.9)其中,与有关,对于次数的多项式,其余项等于0,因而插值型求积公式(7
4、.1.7)至少具有次代数精确度;反之,如果求积公式(7.1.7)至少具有次代数精确度,此时它对于插值基函数应准确成立,即注意到,因而式(7.1.8)成立,即(7.1.7)为插值型的。26综上所述,我们有下面结论:定理形如(7.1.7)的求积公式至少有次代数精确度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是插值型的。第二节牛顿-科兹公式7.2.1牛顿-科兹公式将区间划分为等分,步长为,其分点以此分点为节点构造出的插值型求积公式(7.2.1)称为科兹公式(Newton-Cotes)公式,其中(7.2.2)称为科兹系数,令,则有(7.2.3)当时,由(7.2.3)式可得科兹系数为相应的求积公
5、式是下列梯形公式(7.2.4)当时,由(7.2.3)式算得科兹系数为相应的求积公式也称为抛物线公式(或辛普森(Simpson)公式)。26(7.2.5)当时,牛顿-科兹公式为(7.2.6)它也特别称为科兹公式,其中,表7-1中列出柯特斯系数表开头的一部分,从而可以建立相应的求积公式。表7-112345678…………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科兹系数有正有负,因而,稳定性得不到保证,故实际计算时一般不用高阶的牛顿—科兹公式。7.2.2误差估计作为插值型求积公式,阶牛顿—科兹公式的代数精确度至少是,进一步还有定理1当为偶数时,阶牛顿—科兹公式的代数精确度至少是。我们只要
6、验证,当为偶数时,牛顿—科兹公式对的余项为零即可。26由于,从而有令为正整数,再令,则有因为被积函数是奇函数,所以抛物线公式是时的牛顿—科兹公式,其代数精确度至少是3,但由于所以抛物线公式的代数精确度是3。下面给出梯形公式与抛物线公式的误差估计。定理2设函数在区间上具有连续的二阶导数,则梯形公式(7.2.4)的截断误差为(7.2.4)证明:由定义知,梯形公式的余项为由于在区间内不变号,而函数在上连续,故由积分中值定理,在内存在一点,使定理得证。定理3设函数在区间上有连续的四阶导数,则抛物线公式(7.2.5)的截断误差为26(7.2.5)证明:对区间上的函数,构造次数
7、的插值多项式,使满足由于抛物线公式(7.2.5)的代数精确度是3,所以抛物线公式对准确成立。应用第5章的插值知识不难得到故有由于函数在内不变号,而在上连续,故应用积分中值定理,在内存在一点,使或定理得证。抛物线公式的插值节点只比梯形公式多一个,但其代数精确度却比梯形公式高2,它们都是最为常用的数值积公公式,尤其是抛物线公式逻辑结构简单,且精度又比较高。对于求积公式(7.2.6)的积分余项,同理可以证明下面结论。定理4设函数在区间上有连续的6阶导数,则科兹公式(7.2.6)的截断误差为例用阶的牛顿-科兹公式计算积分(精确值为).解:利用梯形公式26利用抛物线公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