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青铜乐器铭文与季札的诗乐思想

吴国青铜乐器铭文与季札的诗乐思想

ID:9786405

大小:27.67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5-09

吴国青铜乐器铭文与季札的诗乐思想_第1页
吴国青铜乐器铭文与季札的诗乐思想_第2页
吴国青铜乐器铭文与季札的诗乐思想_第3页
吴国青铜乐器铭文与季札的诗乐思想_第4页
吴国青铜乐器铭文与季札的诗乐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吴国青铜乐器铭文与季札的诗乐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吴国青铜乐器铭文与季札的诗乐思想  摘要:季札观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观乐与评乐活动。自两汉开始,历来关于季札观乐就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或认为此事真实可信,但却苦于找不到令人信服之佐证;或认为此事属后人敷衍增饰,只因为坚信春秋时期的南蛮吴国不可能具备如此高水平之诗乐批评。历代学者均据传世文献展开论述,故各持己见,莫衷一是。而随着吴国青铜乐器的大量出土,解决这一千古悬案如今有了新的突破口。吴国出土青铜乐器铭文蕴含十分丰富的诗乐思想,无论从诗乐批评理论还是批评话语,皆可与季札观乐相互印证。吴国出土文献充分证明,春秋时期,吴国

2、季札完全可能具备高超的诗乐批评水平,季札观乐应当真实可信。  关键词:吴国;季札观乐;青铜乐器铭文  中图分类号:J120.9;J01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6.06.0005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载有吴国公子季札聘问鲁国时的观乐与评乐活动,这是春秋时期南方吴国与北方中原文化的一次深层次交流与互动。关于季札观乐,历来存在针锋相对的两种意见。持肯定意见者,相信季札观乐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并据此断定季札观乐时的《诗经》已经与今本相差不大,则当时只有8

3、岁的孔子根本没有删过《诗》。持否定意见者则认为,季札观乐根本不可信,属于后人敷衍、杜撰的事情,进而又肯定孔子确实删过《诗》。两派意见,除涉及季札观乐与孔子删《诗》真伪问题外,都不可避免地又涉及到《左传》成书及其真伪以及司马迁有无见过《左传》等问题。历代关于季札观乐及其相关问题的争论,均依据传世文献展开论述,其结果是谁也说服不了谁,两派意见相持不下,使得这一问题更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关于季札观乐的探讨,实际上从两汉时期便已经开始了。两汉时期,便已经分成两派。肯定当信史看者,以司马迁为代表,《史记?吴太伯世家》全录《左

4、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观乐原文。[1]1452-1453认为属于后人附会增衍者,郑众、服虔已开其端,如《周礼?春官?大师》疏引郑司农《左氏春秋》注云“孔子自卫反鲁,在哀公十一年。当此时,雅、颂未定,而云为歌大小雅、颂者,传家据已定录之,言季札之于乐与圣人同。”[2]796《诗谱序疏》引服虔《左传》襄公二十九注云:“哀公十一年,孔子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距此六十一岁。当时雅、颂未定,而云为之歌小雅、大雅、颂者,传家据已定录之。”[2]263汉人去古未远,即已经如此,更何况汉以降历代研究者呢!围绕传世文献,人们对

5、这一问题都已经争论了2000多年了,却仍然各持己见,争持不下。看来,若不从新的视角与新的材料上突破,是很难解决这桩公案的。  其实,讨论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季札有没有可能在鲁襄公二十九年发表如此高水平的评论?而这一点不但是肯定派所苦苦欲寻觅的证据,也是否定派持否定意见时最有力的证据之一。例如,翟相君认为,季札观乐根本不可信,其罗列了六条怀疑的理由,其中第四条说:“季札是吴国(今苏州市)公子,属于孟子说的‘南蛮?_舍之人’,不可能通晓各地的语言和音乐。就是今天,也很难找到这样的人。而二千五百年前的季札,竟然达到如此水平,这可

6、能吗?”[3]赵制阳认为季札观乐是汉儒杜撰,并且说:“从季札观乐的文章来看:它有可能出于后人的附益。理由是:(1)内容肤浅,没有抓住诗乐的要点。(2)季札与各国贤大夫所说的话,都是熟悉该国政情的明智评断,而且口气也大,不像是一位远居南国的年轻公子能说的话。”[4]那么,时处南蛮的吴国公子季札到底有没有可能通晓诗乐,能否说出高水平的诗乐评论话语呢?或者换句话说,季札观乐在吴国文化中有没有相对应的高水平的诗乐文化基础呢?显然,传世文献是永远无法给出答案的,要想解决此难题,我们只有从出土文献入手了。  一、从吴国铜器铭文看吴国

7、文化与周文化之关系  南方古吴国地区,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特别是江苏丹徒等地出土的铜器铭文,深刻揭示了南方吴国与北方周王室之间密切的政治与文化互动关系。例如,《宜侯?黧?》:  唯四月辰在丁未,王省武王、成王伐商图,遂省东国图。王?阌谝耍?入大?。王令虞侯?髟唬呵ê钣谝耍?赐?鬯一卣,商瓒、彤弓一,彤矢百,旅弓十,旅矢千,赐土厥亩三百,□厥□百又□,厥宅邑卅又五,厥□百又四十,赐在宜王人□□又七姓,赐郑七伯厥庐□又五十夫,赐宜庶人六百又□六夫。宜侯?餮锿跣荩?作虞公父丁尊彝。[5]  此铭说的是,西周早期,周王省览武王、

8、成王伐商图以及东国之图,然后册命虞侯?鳎?赏赐虞侯?魈锿痢⒐?箭及奴隶等。是器乃虞侯?鞲屑ね醵鳎?铭刻功业为父虞公丁作器。陈梦家在《宜侯?黧?和它的意义》一文中说:“若根据簋铭,可以定为成王时,最晚是康王时。”[6]227历来研究者对该器为西周早期器物没有争议。铭文中的“虞侯”以及出土地丹徒。揭示了西周早期南方吴国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