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与自我书写中孙觌形象的矛盾性

论历史与自我书写中孙觌形象的矛盾性

ID:9782157

大小:6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9

论历史与自我书写中孙觌形象的矛盾性_第1页
论历史与自我书写中孙觌形象的矛盾性_第2页
论历史与自我书写中孙觌形象的矛盾性_第3页
论历史与自我书写中孙觌形象的矛盾性_第4页
论历史与自我书写中孙觌形象的矛盾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历史与自我书写中孙觌形象的矛盾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历史与自我书写中孙觌形象的矛盾性论历史与自我书写中孙觌形象的矛盾性孙觌(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徽宗大观三年(1109)中进士。政和四年(1114)又中词科,改秘书省校书郎,掌校讎中秘书。宣和七年(1125),钦宗即位,以国子司业擢侍御史。钦宗靖康元年(1126)二月,上书论太学生伏阙事,责知和州;八月,召还,再司言职,后召试中书舍人兼资善堂撰文官;同年十一月,金兵破汴京,随钦宗入金营,草写降表;十二月,权直学士院。绍兴元年(1131),复龙图阁待制,知临安府。绍兴二年(1132),以赃罪除名,象州羁管。绍兴四年(1134),放还。绍兴五年(11

2、35)归隐太湖,此后深居二十餘年。绍兴二十六年(1156),复左朝奉郎。乾道五年(1169),卒,年八十九。以诗文著称,尤擅长四六骈文,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牍》等传世。  一、历史评价中的孙觌  对孙觌其人的评价,宋代大儒朱熹的小品文《记孙觌事》最有影响,主要描写孙觌草写降书媚金求荣的丑行秽迹。这篇短文一出,孙觌在历史上卖国求荣的形象便被定格。关于孙觌的主要事迹,《四库全书总目鸿庆居士集》的介绍较为完备,照录如下:  觌,字仲益,晋陵人。徽宗末,蔡攸荐为侍御史,靖康初,蔡氏势败,乃率御史极劾之。金人围汴,李纲罢御营使,太学生伏阙请留,觌复劾纲要君,又言诸生将再伏阙。朝廷以其言不实,斥守

3、和州。既而纲去国,复召觌为御史。专附和议,进至翰林学士。汴都破后,觌受金人女乐,为钦宗草表上金主,极意献媚。建炎初,贬峡州,再谪岭外。黄潜善、汪伯彦复引之,使掌诰命。后又以赃罪斥提举鸿庆宫,故其文称《鸿庆居士集》。[1]  四库馆臣用怙恶不悛四字来评价孙觌,这也是自南宋以来对其基本的评价。那么,前人对孙觌的这个评价缘何而起呢。  首先是专附议和。在讨论孙觌专附议和之前先看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金兵大举南侵,徽宗匆忙禅位于钦宗。李纲守开封。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再次围攻开封。此时朝中大臣多数主和,主战派惟有李纲、种师道等人。钦宗以李纲为右丞,击退了金兵对汴京

4、的围攻。金人转而向宋提出议和的请求,以金银及割太原、中山、河间三地为退兵条件,钦宗同意。李纲得知钦宗同意后,留住割地诏书,以期再取胜利,不料在靖康元年(1126)二月一日大败。由此李纲被罢相。五日,太学生陈东等几百人伏阙上书请求再次启用李纲,李纲得以又被封相。次日,击退金人。靖康元年的这几次战争在朝堂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而孙觌在这一年接连上书皇帝,表达主和的愿望。在《侍御史论和戎之札子(一)》《侍御史论和戎之札子(二)》这两篇文章中,孙觌从历史出发,认为钦宗时期的国力不足以和金抗衡,因此议和才是解决两国争端的最好方式。  其次是草写降书。关于孙觌代草降表一事,朱熹曾写过一篇小品文《记孙觌事

5、》专门记录此事:靖康之难,钦宗幸虏营。虏人欲得某文。钦宗不得已,为诏从臣孙觌为之;阴冀觌不奉诏,得以为解。而觌不复辞,一挥而就,过为贬损,以媚虏人;而词甚精丽,如宿成者。虏人大喜,至以大宗城卤获妇饷之。觌亦不辞。[2]短短几十字,朱熹已把孙觌草表媚金、卖国求荣之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然而,草写降书的整个过程,是否如朱熹描写的那样,其实很难确定。另外朱熹文中写道(钦宗)阴冀觌不奉诏,得以为解,并无任何史料可证,明显只是作者的猜测,因而朱熹之文并不备严格意义上的史学价值。但因为朱熹的影响力,更因为草写降表是既定的事实,孙觌在历史上卖国求荣的骂名却就此奠定了。  最后是临阵退缩。靖康元年(1126

6、),金兵再次围攻开封,朝廷派专使议和。此时孙觌任东壁提举官。十一月二十五日,金兵濒临城下。其后,孙觌上书何丞相,乞求免去自己东壁提举官的职务。孙觌乞免东壁提举官之事在当时国家危难之时无疑是一种胆小怯懦,只计较个人利害得失,不顾全大局,给世人留下他贪生怕死、胆怯畏敌的印象。  以上所列举孙觌专附议和草写降书临阵退缩的政治行为的确可以把他打入品行不佳之文人行列,历史以怙恶不悛评价亦不乏证据。  二、诗歌中的孙觌  孙觌人品不佳,似乎不容置疑,然而阅读孙觌的诗歌,却发现孙觌的自我评价与历史对其定位却有所不同。《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3]诗歌是古代文人表现自己志向、心

7、声的一个有效工具。即刘勰所云:人察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4]对孙觌的人格进行评判,不能完全漠视孙觌自己的表述,尤其是言为心声的诗歌。  孙觌诗歌题材内容广泛,抒发的多是感时伤怀、忧国忧民、哀伤往事,追悔年华、遁世归隐等情感,其诗歌中的个人形象性情高洁。下面对其诗歌中的自我形象一一介绍。  1.感时伤怀,忧国忧本文由论文联盟.L.收集整理民之形象  孙觌活跃于南北宋之交,正是徽宗、钦宗、高宗执政期间,更是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