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名复仇文化渊源初论

王世名复仇文化渊源初论

ID:9775996

大小:59.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5-08

王世名复仇文化渊源初论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王世名复仇文化渊源初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王世名复仇文化渊源初论  [摘要]著名的王世名为父复仇故事是文史兼备的重要复仇文化个案,其文化渊源包括三个方面:儒家复仇观念,江南越地区的复仇传统风尚,古远的侠义崇拜。而使该事件在血亲复仇故事重居于独特地位和价值的,则是他以死阻止检验父尸。复仇文化与丧悼文化的双重影响和相互作用使得该故事流播广远,影响深巨。  [关键词]王世名;复仇;儒家文化观;地域文化;侠义崇拜;阻止检尸 Abstract:Theingrevengesforhisfatherisanimportantrevengeculturecaseingpreventssomebodyfromdoingbod

2、y-checktohisdeadfatherbyself.Theinteractionandmutualinfluenceofbothrevengecultureandmourningculturemakethestoryspreadsofaraing;revenge;culturethoughtsofConfucius;regionalculture;chivalrousadoration;preventsomebodyfromdoingbody-check    复仇,在古代中国以血亲复仇为核心,主要是指君主、父母、师长、兄弟、朋友等被人杀害或侮辱后,对仇人采取

3、暴力手段进行报复,以杀死仇人为目标的行为。复仇事件,从古至今从未缺离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同时又大量散见于各类文艺作品中。历史事件为创作提供素材,而诗家、史家们则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各自经历等原因形成统一却纷繁万千的文化观念。二者结合,使得复仇意识成为一种自成体系而又较为稳定持久的文化心态。对此类作品进行分析,将是研究讲究复仇的文化圈中各民族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的有益补充。  我国复仇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其重要分支与基础的血亲复仇载录中,王世名故事是明代最为突出的个案之一,因其内蕴丰富,牵连面广,《明史·孝义传》以显要位置收录。王世名是浙江金华府武义县人,父亲在与同族人

4、的争斗中被人殴死。他隐忍六年,在妻子产下子嗣之后,杀凶报仇。他的行为得到地方审理官员及民众的一致认可和同情,特许如开棺验其父尸,确有伤痕,可免其罪。但他却执意认为先人尸身不可轻毁,宁愿伏法。孝行再次感染众人,地方官员有意赦免他,但他却说:“此非法也,非法无君,何以生为。”不食而死。王世名故事早在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曾衍东《小豆棚》等多部野史笔记类书中有收录。在《二刻拍案惊奇》、《型世言》等小说中也有更为详尽的描述。笔者掌握的材料中,最早记录这个故事的是李诩《戒庵老人漫笔》,随后是成书于明万历丁酉年(即公元1597年)的《耳谈》。从《耳谈》到《明史·孝义传》几十部作

5、品中,虽然对王世名复仇事件的记录与描述各有侧重,细节方面也存在些许差异。但事件的梗概基本一致:(1)父亲被同族人殴打致死;(2)王世名接受议和田亩,但封存收益;(3)绘画像,买刀并刻“复仇”二字;(4)手刃仇凶,赴官自首;(5)阻止检尸;(6)自尽身亡。对他的复仇行为进行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一、儒家复仇观与王世名复仇    人类个体的复仇情感,深植于种族集体无意识之中。复仇情结是远古时代血族复仇遗留下来的深层文化积存,有着深远的人类学背景[1]45。弗里德里希·包尔生在他的《伦理学体系》中指出:“血族复仇是反抗侵略的最原始的形式;氏族对他的每一个成员的行为

6、负责,通过征服作为一个整体的侵犯者氏族来反抗对于氏族整体的伤害。这种权利形式逐渐产生出了一种更高级的部族和民族的权利形式。”当人类文明进入对偶婚阶段之后,血族复仇直接转化为血亲复仇。而在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之后,血亲复仇主要接受儒家复仇观念的影响。  儒家经典《春秋公羊传》首倡复仇,其中隐公十年曰:“君弑,臣不讨贼,非臣也;子不复仇,非子也。”肯定了复仇的合理性以及必要性。但出于“礼”之“尊尊”、“亲亲”的要求,复仇的方式和手段因亲疏远近而不同。孔子和其弟子子夏曾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子夏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回答:“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

7、而斗。”子夏问:“请问居昆弟之仇如之何?”孔子解释:“仕弗与共国,衔君命而使,虽遇之不斗。”子夏又问:“请问居从父昆弟之仇如之何?”孔子认为应当:“不为魁,主人能,则执兵而陪其后。”这段对话被记录在《礼记·檀弓》篇里。《礼记·曲礼》篇还有另一段与此十分相似的文字:“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在市朝遇之,等不及去取兵器,就与之相斗。这样的急切、不计后果,是与儒家的“孝”之思想密不可分的。“中国古代宗法伦理关系以父为核心,父权至上,家族之内以父的利益、身份为基础,父为子天,子无时无刻不体现对父的崇敬和热爱,无条件地服从父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