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简论上海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swot分析及政策建议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简论上海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SWOT分析及政策建议的论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上海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组合策略。文章认为上海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点领域是上海的重要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信息技术产业化,并从统筹政策资源、发展配套产业、打造公共平台、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开展宣传示范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 一、引言 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战略部署。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下统称“两化融合”)对于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优
2、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全面推进“四个中心”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但推进“两化融合”没有现成具体的政策措施经验可以借鉴。看清上海推进“两化融合”的内外部环境,提出“两化融合”的推进措施,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上海推进“两化融合”发展的s 同时,上海的工业布局较合理,呈现出“区县和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的现象,如“宝山区+宝钢”、“金山区+上海石化”、“临港工业园+装备产业”、“张江工业园+高科技产业”等。这样的布局有助于市、区县与产业园区、企业联动推进“两化融合”,发挥资源、技术、人才的优势,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2)生产性服务
3、业发达。上海的有比较完备的金融体系和先进的航运基础设施网络,具有发展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国际贸易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至2009年末,上海市聚集了各类金融机构787家,这些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9684.1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7.0%。2005年~2008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连续第四年保持全球第一。同时,上海还有发达的总集成总承包、物流、咨询、租赁等一系列生产性服务业。这些都为上海推进“两化融合”提供给了必不可少的配套条件。 (3)信息基础设施水平领先。上海的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以互联网为例,至2009年末,全市网民数达到1171万人,普及率达到62
4、.0%,在全国省份排名中居第2位(仅次于北京的普及率65.1%)。全市用于信息化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209.3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4%。这为上海推进"两化融合"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保障。 (4)教育和科技资源丰富。至2009年末,上海共拥有普通高等学校66所,研究生培养机构54家,从事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单位数达到1.6万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数量和水平均居全国城市前列。上海2009年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的经费支出计401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7%(全国平均水平为1.62%)。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人选和项目中,上海共有56项(人)
5、获奖,占获奖总数的15%。2009年,上海专利授权量3.49万件,占全国专利授权量的6.0%。这些丰富的教育和科技资源是上海推进“两化融合”的源动力。 2.劣势。 (1)部分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上海经济(2)高新信息技术的萌芽与应用。以物联网、3g、智能电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高新信息技术将提升工业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的智能化程度,并将广泛应用于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方面,这给“两化融合”注入新的动力。如,物联网可以提取工业生产中的信息,然后通过分析处理再返回对工业生产进行控制。3g技术使移动宽带成为可能。智能电网技术能有效降低线损。云计算技术可以使企业不
6、必重复建设信息系统软件和基础设施。 (3)我国提出了2020年节能减排目标。2009年11月,我国政府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是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而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上有巨大作用。气候组织的报告指出,通过提高效率和实现非实物化,到2020年,信息技术部门能够使碳排放减少15%。我国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将促使制造业企业在节能减排上使用信息技术,也将催生一大批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环保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 4.挑战。 (1)国内其他城市产业发展和人才吸引的竞争。国家作出了“两化融合”的战略后,全国各地,尤其是国内一些工业经济
7、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展开了积极推进“两化融合”,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竞争。 这些竞争首先体现在产业自身发展上。南京一直是全国重化工业、钢铁、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基地,广州的汽车、电子信息、石化产业比较发达,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信息服务业居全国前列,北京的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等生产性服务业都领先于上海。苏州、无锡地理交通便利,商务成本低,开放程度高,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在那里设置研发、制造基地。这些城市对上海形成巨大的产业竞争。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