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选举:在政治冷漠与高投票率之间

社区选举:在政治冷漠与高投票率之间

ID:9746326

大小:69.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5-07

社区选举:在政治冷漠与高投票率之间_第1页
社区选举:在政治冷漠与高投票率之间_第2页
社区选举:在政治冷漠与高投票率之间_第3页
社区选举:在政治冷漠与高投票率之间_第4页
社区选举:在政治冷漠与高投票率之间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区选举:在政治冷漠与高投票率之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社区选举:在政治冷漠与高投票率之间[内容提要]本文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选民普遍冷漠的情况下,居委会换届选举依然实现了非常高的投票率?通过对上海市2006年社区选举的考察,我们发现高投票率与一人多票是分不开的:一方面,家庭而非个人是最基本的投票单位,通常一个家庭只有一名成员亲自投票;另一方面,无限制的委托投票赋予了社区积极分子事实上的“复票权”。这种局面实际上是政府、党总支/居委会、积极分子和选民共谋的结果。与村民自治相比,社区选举之所以缺乏活力,关键在于村委会选举以分配性利益为基础,需要选出“当家人”;而居

2、委会选举以维持性利益为基础,只要选出“守夜人”。居民的政治冷漠实际上由社区的利益结构所决定的,而社区选举的制度安排又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冷漠。[关键词]社区选举政治冷漠投票率分配性利益维持性利益一、问题的提出2006年6月初到8月底,本课题组成员选择性地对上海市6个区的20余个居委会换届选举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田野调查,其中笔者与另外3位同学被安排到Z区的L小区和H新村进行蹲点,观察那里的“海选”。Z区介于中心城区和边缘城区之间,经济水平在城区相对落后,但社区建设在上海颇有特色,此番更是在浦西地区率先“吃起了螃蟹”,在上

3、述两个居委会试行“海选”。这两个居委会都是“老公房”居民区,L小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H新村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50年代末,但多数住房建于80年代,L小区的居民基本上是上海市机电系统的中层干部,H新村的居民主要是S大学的教职员工,两个社区的规模都比较小,文化层次相对较高,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离退休人员的比例非常高,以核心家庭为主,在老年人群体当中,空巢家庭非常多见,社区内的没有大的矛盾,失业、“低保”等困难人口不多。两个小区都是上海市的“明星”社区,前者以社区党建闻名,后者以楼组建设著称。进入社区之初,我们就随

4、机采访了一部分居民,看他们是否知道和关心这次选举。[1]L小区的选举筹备工作是5月20日启动的,我们于6月5~7日对小区部分居民进行采访,当时选民登记工作业已完成,竞选人基本敲定,小区宣传栏也张贴了选委会的有关公告,还有“珍惜民主权利,积极参与居委会换届选举”的条幅挂在显眼位置,选举工作流程已经走了一半以上,再过10来天(6月18日)就将举行投票,按理说居民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对选举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然而,绝大多数受访者对选举都抱着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一部分人甚至根本不知道这回事情;我们接着又采访了一部分社区积极分子,

5、[2]发现他们尽管积极地参与选举的筹备工作,但主要是把它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的,对他们而言,选举工作与平日的卫生检查、治安巡逻没有什么区别。一位选举工作人员这样描述人们的心态:“老百姓对‘海选’不关心,谁当选,没有多大的利益冲突。我们对居委会的要求也不高,只要为老百姓服务就可以了。作为一名党员,这是一项任务;对于群众,就无所谓了,只要有一个组织,有事找得到人就行,老百姓讲实际。”如果说我们的访谈样本太小,那么有关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了同样的问题,马卫红、黄沁蕾、桂勇(2000)关于上海市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的分析指出,居民社区

6、参与的基本状况可以概括为“总体参与意愿不强”,仅有15.7%的被访者表示很想参与。张亮(2001)指出,由于居民参与不足,“上海社区建设面临困境”,只有25%的居民表现出一定的社区参与意愿。这意味着大多数居民对于包括选举在内的社区公共生活是比较冷漠的,而政治冷漠(politicalapathy)往往会直接导致政治不参与(nonparticipation)(Deluca,1995),由此推断,社区选举的投票率应该很低。然而,L、H两个小区的选民登记率都超过90%,我们查了L小区上一届(2003年)选举的情况,投票率高达

7、91.3%。我们当时的直觉是,今年的投票率肯定也低不到哪去,在对街道民政科负责人和选举委员会主任(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担任)的访谈中,我们也可以感觉到他们的这份自信。结果也确实如此,L小区和H新村的投票率分别达到93.7%和80.4%。据我们了解,其他居委会的投票率基本都在80%以上,90%以上的情况亦相当普遍。也就是说,高投票率在上海(乃至全国)的社区选举中是一个普遍现象。[3]那么,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在大多数人对选举漠不关心的前提下,投票率依然如此之高?这明显有悖于常识,须知,社区既没有科层制权力,也不掌握再分配

8、资源,激进的意识形态更是早已退潮,基本不存在强制投票的情况,不投票也不会招致政治上的风险。[4]那么,是什么因素创造了如此高的投票率?二、文献回顾:从行动者到社会结构学术界对于投票行为的研究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以行动者为中心,最具代表性的是理性选择理论。该理论将选民假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行动者,或者说是政治市场上的消费者。(格林、沙皮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