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哲学与政治的异动效应及其“差序格局”

试论哲学与政治的异动效应及其“差序格局”

ID:9743250

大小:78.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5-07

试论哲学与政治的异动效应及其“差序格局”_第1页
试论哲学与政治的异动效应及其“差序格局”_第2页
试论哲学与政治的异动效应及其“差序格局”_第3页
试论哲学与政治的异动效应及其“差序格局”_第4页
试论哲学与政治的异动效应及其“差序格局”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哲学与政治的异动效应及其“差序格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论哲学与政治的异动效应及其“差序格局”哲学与政治的异动效应及其“差序格局”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哲学与政治的异动效应及其“差序格局”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哲学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哲学只有发生实践转向,才能作为时代前进的号角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从而成为革新时代、服务政治所不可或缺的内在变量和策略考虑。这表明哲学没有任何远离政治而单独存在的权力,它强大的生命力就植根于对哲学与政治的异动效应及其“差序格局”zbjy.,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当代政治变革的实际参与中;它的全部理由和根本使命就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转变事物的目前状况。以往那种附着

2、于空头政治表层的“时评式哲学”及其教科书框架,充其量只是政策语言的汇集和实践规范的名录,早已严重背离了政治对哲学的功能期待;而受后学精神的牵引,哲学与政治的异动效应及其所产生的“差序格局”,又平白增添了当代哲学人的政治虚娇和学术稚气。  关键词:哲学;政治;异动效应;差序格局  1000—5242(2009)02—0038—07  收稿日期:2008-10-10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资助课题“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取向与研究范式”(HSU2007—08)的阶段性成果  简介:朱荣英(1963-),男,河南尉氏人,河南大学马列德育部教授。    关于哲学与政治互动

3、关系理由的研究,其实由来已久且比较深入,形成了诸多有代表性的观点和共识。众所周知,原先由于长期受极左思潮的影响,那种动辄对哲学理论进行简单粗暴的政治干涉、将哲学论争直接等同于政治上的阶级斗争的恶劣文风曾使大多数人心有余悸,使之长时段地将哲学与政治、思想性与学术性割裂开来,使哲学的操作因缺乏必要的政治导引和护持曾一度沦为“特种逻辑学”的附庸。学者们出于世故和自保,曾一度好为托古之论,偏爱哲学与政治的异动效应及其“差序格局”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哲学与政治的异动效应及其“差序格局”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哲学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步分析就会提出理由,这种借后政治语境

4、的另类表达,能实现“以哲自娱”并远离政治吗?未必。因为,后政治语境十分可疑,它包含的反政治的文化毒素甚多,其解构一切的理论旨趣与当代主流思想的精神指向差别很大,在哲学上已形成了严重的“差序格局”,背离了主流政治对哲学功能和角色的期待,瓦解了哲学及其政治立场。但,吊诡的是,后政插满地,作用归于零”的那种“文革”余波,张扬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现实的政治品性。有人对这种主张甚不以为然,曾再三指认,任何时候哲学都不要期待政治的理解和支持,更不要幻想政治能够给哲学带来福祉并提供合法保护,哲学自己脚下就有路,何必处处求政治?说到底,哲学只能从事那种“博士买驴”、“掉书袋”式的烦琐论证,只能

5、满足于在故纸堆中的纵横驰骋或者从事一些“醉醺醺的思辨”。即使满口高唱一些震撼世界的政治词句,充其量也不过是“书斋里的革命”,因而哲学的书写和言谈最好只在少数专业士人内部秘传,彻底拒绝大众理解,抛开任何政治奢望;即使绕不开它,也不妨与之周旋,以避开政治危险招致不必要的麻哲学与政治的异动效应及其“差序格局”zbjy.,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烦,只有“内心是刺猬,出门当猫咪”,才能免于死在政治的魔掌中,过早断送自己年轻的政治生命。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其实是一种哲学上的“原教旨主义”,因它只关心概念的自我构造,而严重疏离了政治所需,硬将歧路当新途、甘把蜗壳当宝屋,从而在纯洁中走向了堕落和

6、委顿。这怎能思入时代又引领时代,又如何“以思想的力量再现时代生命”呢?可见,哲学若切断与政治的脐带,其前景十分有限且处处布满荆棘,并非阳关直路而是坎坷危途。  哲学作为时代的真理和良心,它的理论在自省中生长,它的思想在创新中前进。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它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不是在纯粹的理性王国中实现的,而是通过革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及其政治效应而实现的。哲学既离不开政治,更离不开政治的后果,任何一种真正把握在思想中的哲学都有它特定的政治立场、政治背景和重大的政治效应。政治寻求理解和护持,缺乏深刻理解和智力支持的政治,最容易陷入危机;同样,那些放弃思想、不再思想的哲学系统,作为一种走向沉沦的时

7、代意识,它的纯学术化取向和教条主义习性,因严重遮蔽了它与重大政治生活内容之间的切身性关系,从而也使之陷入合法性危机。但,附着于政治生活表面的哲学时评以及具有准政治特征的教科书框架,之所以也丧失了思想创新的能力,关键在于它们只是停留于旧哲学内部的自我清算和反省,其全部理论价值都在于为某种空头政治进行辩护,为自身之外的它者引航,而未能对构成自身的理论前提和重大的政治基础进行严肃的质疑、批判和反思,这又怎能颠覆旧的理论外壳并通过学术性复归、意识形态的觉醒而实现自我解放与创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