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40102
大小:5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7
《试论衡阳方言亲属称谓中“满”之本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论衡阳方言亲属称谓中“满”之本字 一、衡阳方言亲属称谓中的满 1.满[man33]是否等于满 衡阳方言中常用满[man33]来表示最小、居后的意思,但只出现在亲属称谓中,如满舅、满哥、满女、满崽。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个概念,满字所代表的不过是方言中的一个音,而这个音恰好与当代衡阳方言中的满足、满意的满同音。我们暂用满字代替衡阳方言中对应[man33]的词。 在《古汉语字典》(王力2000:64)中,满的本字和通假字的含义如下:(1)①充满;②骄傲③成。《吕氏春秋贵信》:以言非信,则百事不满也。④期满(后起义)⑤民族名,满族。(2)通懑,《汉书
2、石显传》:石显与妻子徒归故乡,忧满不食,道病死。颜师古注,满,读曰懑。 在《现代汉语词典》(五版)中,满字的解释如下:①(形)全部充实;达到容量的极点了。②(动)使满。③(动)达到一定期限。④(形)全;整个。⑤(副)完全。⑥满足。⑦骄傲。从上可知,从古至今,满字从未在书面语中表示最小、最末的含义。或许有人说书面语是书面语,口语是口语,方言是方言,不同系统无法对应很是自然。那么在此之前就有必要弄清楚书面语同口语,普通话和方言,文字同语言的关系。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体,而文字只是一种符号工具,我们将已有的音义约定俗成后附着在文字上面,文字本身不是语言(王力
3、2015:39)。古人将文字与语言混为一谈,因此,即使古人意识到汉语中有声韵调之分,仍用既有音又含义的文字符号作为声韵的代表,而语音随时间的转换也有变迁。如某一文字符号所承载的语音在口语中发生了变化,在书面语乃至生活中常用的就往往会通过渐变方式取代原有读音,在这种字形不可任意变动情况下,我们便误认字音发生了改变,这也给我们解读前人留下的韵书造成了阻碍,无法像拼音文字直观地观察语音变迁的全貌。 至于书面语与口语不可同日而语的看法,首先必须要明确的是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是用文字书写下来的语言,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黄伯荣、廖序东2012
4、:1),而非口语是在书面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无论是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口语才是语言的实质,而书面语之所谓书面语,乃因书面语的物质载体是文字,而口语才是真正的符合语言的音义结合体,其物质载体是语音。世界上的语言中有只能进行口头交流的却没有文字的,但没有只使用文字便可交流的民族。归根结底文字都只是一种符号工具,其材料即于口语。 书面语同口语还未脱节的时代,如先秦时期的书面语即取材于口语,而口语又有方言的差异,因此各诸侯国有各国的用词习惯及特色词汇,西汉扬雄在《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中列举:嫁、逝、徂、适,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由女而出为嫁也。逝,秦晋语也
5、。徂,齐语也。适,宋鲁语也。往,凡语也。至少在汉代还是能用汉字符号来书写不同方音。 新文化运动之前,书面语已与口语严重脱节,两者的发展并未齐头并进,这是随着语言的系统规律自然发生的,而语言发展具有渐变性,即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完成的(叶蜚声、徐通锵2010:194)。我们怀疑今白话还残存着古白话中的语音、词汇、语法习惯。而书面语的白话文运动改革虽说是以白话为基础的,但是受印欧语语法结构的影响,举个例子,汉语通用语,无论是普通话还是各地方言,在第三人称代词里都没有阴阳区分,只有如印欧语中的英语、德语等语言方区分,如she,he,s
6、ie,er,而普通话中[ta55],即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的人称代词,衡阳话中用[tɕi11]表示,但今天的汉语书面语中将第三人称单数区分为三个[ta55],即他、她、它。 在如满这种依发音找不到合理对应可承载此音的汉字时,我们就完全有理由怀疑,此方音在同普通话进行对应时或许不在连续式音变系统之内,它的辅音或者韵母受到其他规律的影响,还停留在某一阶段,出现了音变的中断,这个表示最小、最末含义的[man]极有可能对应如今在普通话中语音发生了改变的汉字,无法以今日北方方言音系的系统来直观对应,而此字在同系列的音变发生之前可能就读[man]。 2. 关于满[ma
7、n33]的不同解释 关于满[man33]的解释,衡阳方言的研究者们有不同的解释,目前能够引用的资料中较为权威的是李永明的《衡阳方言》,在书中语法部分关于部分实词的用法一节中,专门讨论了《满的一种特殊用法》。 然而,李永明先生倾向于从词汇语义的角度将满 [man33]与汉字满等同起来,理由是这是满的特殊用法:满字,在衡阳话中,用它满了,不能再添了这个意义,从反面引申为末了、煞尾的意思。但只限于指人。(李永明1986:465)李永明先生认为这是单属于衡阳一地方言的特色,意即饱盈到了极点,没有余地了,这种倾向于宿命论的说法有类似的粤语例子,如广东话中为求吉利
8、将猪舌称为猪脷,取脷与大吉大利之利同音之意。但粤语中将舌指鹿为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