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文学“乡土”的地方精神

浅论文学“乡土”的地方精神

ID:9735384

大小:120.0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8-05-07

浅论文学“乡土”的地方精神_第1页
浅论文学“乡土”的地方精神_第2页
浅论文学“乡土”的地方精神_第3页
浅论文学“乡土”的地方精神_第4页
浅论文学“乡土”的地方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文学“乡土”的地方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文学“乡土”的地方精神文学“乡土”的地方精神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文学“乡土”的地方精神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乡土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文学“乡土”在本质上是个体认同的构造。“中原突破”乃是一种文化创伤笼罩下的书写,这种创伤源于中原由盛转衰的郁结与失语。倘若用一个词来概括“文学豫军”对历史的记忆,那就是“中国弃儿”,它亦可作为“文学豫军”集体身份的命名。“弃儿”意识深深影响着“中原突破”中的乡土书写与主体建构。“弃儿”式的韧性与智慧、自利与虚无,让“文学豫军”相当自然地融入了90年代以来的“市场”与“个人化书写”的潮流。在创伤的牵动下,“寻根”成为“文学豫军

2、”的写作宿命。其间,“中原”(地方)与“中国”的纠葛是最微妙的部分。  关键词:文学“乡土”;“中原突破”;地方认同  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文学“乡土”(通称乡土文学)并非一般认为的仅是农村题材或农民小说,“乡土”与农民、农村有关,但本质上是个体认同的构造。在“乡土”中着力要解决的理由是:我是谁?我属于哪一类?“乡土”之所以会在中国凸显为“理由”,并成为新文学史上的关键词与主潮,实与“他国之外铄我”(章太炎语)而导致的民族危机的刺激有关。一个现代“中国”,成为作家们在乡土文学中询唤与奔赴的鹄的。而究其实,这体现了个体对自我现代身份的自觉与想象,即通过在“乡土”中对“中国”的设计,来划定自我的边

3、界。  19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理念的全方位渗透,“乡土-中国”的认同构造日渐衰微,文学“乡土”的创作跌入了一个失重的自由空间。这里主导的是带有功利性的、强劲而执着的个人化思维。然而,就在看似无序纷乱的个人化的乡土书写中,地方文化悄然兴起,它填补了作为价值的“中国”在式微后形成的个体认同的结构性空缺。就作家而言,他常常是不经意的。与其说作家选择了文化,毋宁说文化选择了他们。  地方文化的轮廓,建立在个体释放各种不同层次的原始记忆、情感或依恋的基础上。它显示了全球化背景下人们对矛盾和不确定性的防卫式拒绝;追溯、皈依地方文化的过程与争取和描述自我的连续性,互为表里。其间,地方文化与同居于记忆

4、一角的、意识形态化的“中国”间的互动,系“乡土”个人化书写中最微妙的部分。它绝不仅是与“中国”较劲或简单的反向书写,一个争夺自我话语权的诉求潜伏其中:即谁是“中国”的正宗?哪种地方文化,能涵容“中国”?  以上系本篇深思的背景。对此,笔者另有专文论述,此处仅述概要。明白了文学“乡土”和地方文化的关系,我们转入正题。  关于“文学豫军”与“中原突破”①的提法在文坛上已有段时间了。尽管它们与作家个性确认的需求尚有距离,但作为一个整体,河南作家受人重视应该是件好事。对黯然已久的河南而言(详见下文),委实需要“中国”的瞩目来激励一下了。此处涉及的很多,老一辈的张一弓、二月河、周同宾,50年代出生的

5、李佩甫、周大新、阎连科、刘震云、刘庆邦、张宇、墨白,新生代的李洱、行者,等等。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可称为“农裔知识分子”。这种与农民、农村及农业的血脉关联是笔者将“文学豫军”的创作纳入乡土文学考察的重要理由。即使他们写的不是诸如农村题材类的传统“乡土”,仍旧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那是与生俱来的。不仅如此,其作品里显示的“农裔知识分子”的自我扬弃与超越(即主体②建构),恰是作为个体认同构造的文学“乡土”的重要内涵与典型形态。  鉴于“河南”与“中国”之间的历史文化亲缘以及二者在现代化、全球化进程中同样边缘的位置,探讨豫籍作家的文学“乡土”构造与认同变迁也就带上了“中国”的一般意味。从我的阅读感受

6、而言,“中原突破”的提法是颇有意味的。它并非只是从地方着眼的一种笼统称谓,而是触到了河南作家群的精神内核与隐痛。  一“中”的失落与阵痛  从历史的角度看,河南地处中原,一度为兵家必争之地,开封、洛阳作为几朝古都,便是以往辉煌的证明。但这种情形已一去不返,如今的河南只是一个内陆省份,无论经济还是文化均毫无优势可文学“乡土”的地方精神论文资料由.zbjy.提供,地址.言。这种整体的衰落与滞后,在“文学豫军”中引发了诸如集体无意识的失落感。  豫籍现代学者嵇文甫(1895~1963)曾就中原人文兴衰有一番系统的论述:  河南号称中原,亦曰中州,盖自古中国文化之中心地也。夫羲皇之事,遐哉邈矣!莫

7、可得而言。然五千年之仰韶文化,三千年之殷墟文化,在考古学上各划一新时代,而皆在河南境内,则既信而有征矣。自周公宅洛,郁郁乎文,后世政教,概源于此。五霸之所经营,七雄之所逐鹿,大抵环绕此中心而活动者也。嗣后千余年间,屡建帝都,东汉、北宋,称尤盛焉。夫王畿帝都之所在,冠盖辐辏,人文荟萃。故巨人长德,恢宏魁硕之士,往往出乎其间,而为一世所宗仰。……河南人文之衰,其起于宋室南渡之后乎?其时北方沦陷,文化南移。七百年来,此中国古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