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世界潮流”与“中国化”(下)

民主的“世界潮流”与“中国化”(下)

ID:9732307

大小:84.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5-06

民主的“世界潮流”与“中国化”(下)_第1页
民主的“世界潮流”与“中国化”(下)_第2页
民主的“世界潮流”与“中国化”(下)_第3页
民主的“世界潮流”与“中国化”(下)_第4页
民主的“世界潮流”与“中国化”(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主的“世界潮流”与“中国化”(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民主的“世界潮流”与“中国化”(下)三、时势与传统  上一节主要从“世界体系论”的视角讨论了民主的“世界潮流”及其“中国化”的问题,本节则侧重从“中国中心观”来考察政治民主化是如何在特定情境下发生畸变的。  民主核心话语的倾斜  笔者曾指出,清末民初中国思想运动的精髓可以仿照现在流行的句式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便是进化论,两个基本点便是围绕严复《群己权界论》书名中点明的“群”与“己”所展开的理论探讨。89或者用梁启超的话来说,就是对“国权与民权”的关怀。90梁启超在五四运动后说,这一运动体现了国民在两个方面的自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

2、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种是民族建国的精神,第二种是民主的精神。”91国权要争独立自主,民权(人权)要争自由平等,这是广义民主思想体系中的两大核心话语。  梁启超在总结从公车上书到五四运动的政治运动时指出:“对外问题易发动,对内问题难发动。”92因为“一、外交问题较简单,容易把多数人的感情烧起来。……二、外交问题的运动,和国内专权的人没有什么直接接触,危险程度较小,多数人乐得附和。”但是,“内政上局面不转变,争外交绝无结果。外交主张,是要政府去办的,国民不能努力建设一个像样的政府,而拿许多话哓哓向人,在自己是‘不揣其本

3、而齐其末’,在人家看来,完全是一种戏论。”93“必以政治修明政府可用为前提,然后对外乃有可言。我国始终缺此前提,故对外运动,无论若何热诚若何激烈,皆以失败终了。”94梁启超呼吁:“以后我们若不打算做国民运动便罢,若还打算做,决然应该把方向转变,从外交移到内政方面。”95然而,此后一再发生的国民运动如五卅运动、一二九运动,仍旧是易于发动的对外运动,真正如梁启超所设想的——对内而非对外,对事而非对人,针对根本全局问题而非枝叶局部问题,建设将来而非补救既往,旨在争取作为其他政治运动前提的言论集会出版自由的国民运动,迟至六七十年以后才得以发生。  究竟是对内的国民运

4、动抑或对外的国民运动,主要还是取决于刺激其发生的时局、困境与国民情感,而不是少数鼓吹者和发动者的主观意愿。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是对内的国民运动的动因;民族矛盾与国家间冲突,是对外的国民运动的动因。英国革命期间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因而国民运动主要表现在争取社会平等与政治权利上;法国革命遭遇到欧洲各国王室的联合围剿,因而表现出较多的民族主义色彩,并且愈来愈趋向于激烈。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1895至1945年间,民族矛盾压倒了阶级矛盾,因而对外的国民运动屡屡发生,对内的国民运动难得一见,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时势使然也。  李泽厚在《启蒙与救

5、亡的双重变奏》中分析何以“救亡压倒启蒙”时说:“五四运动提出科学与民主,正是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课,又是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启蒙篇。然而,由于中国近代始终处于强邻四逼外侮日深的救亡形势下,反帝任务异常突出,由爱国而革命的这条道路又为后来好几代人反复不断地走,又特别是在长期处在军事斗争和战争形势下,封建意识和小生产意识始终未认真清算,邹容呼唤的资产阶级民主观念也始终处于次要地位。”“所有这些,都表明救亡的局势、国家的利益、人民的饥饿痛苦,压倒了一切,压倒了知识者或知识群对自由平等民主民权和各种美妙理想的追求和需要,压倒了对个体尊严、个人权利的erdana>  

6、林毓生认为,中国传统思想是一元论的和主知主义的,有一种根深柢固的、为儒家各派所公认的“藉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思想模式。其基本信念即是:“文化改革为其他一切必要改革的基础”,“藉思想文化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一种强调必须先进行思想和文化改革然后才能实现社会和政治改造的研究问题的基本设定。”此处“思想文化”主要指“世界观”和“符号、信仰和价值体系”,即所谓的“人文知识”。虽然清末民初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内容是反传统的,但他们的思想模式却仍深受强调政治—文化是一元整体的传统文化影响,对思想变革的优先性深信不移。100从林毓生的观点中很容易得出一种推论:中国的民主化

7、在五四以后走了弯路,主要责任在于“思想文化”、“传统思想”和知识分子的选择。但是,这种推论是有严重缺陷的,带有某种“思想一元论”的色彩。中国传统文化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即是其多元性与多变性,因此,把中国传统文化概括为儒教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相提并论,本身就是很勉强的。中国自宋朝以来,形成了两个重要的传统,其一,是科举出身的士大夫阶层主持朝政,并以文官统驭武官;其二,中央集权力量压倒了地方割据力量,皇权专制主义得以巩固。但是到了晚清,主要由于内部因素的演化,上述的传统发生断裂,文士与文官的势力以及中央集权的力量大大地削弱了。因此,对于中国民主化进程发

8、生现实影响的,与其说是长期以来的传统,不如说是晚近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