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论哲学传统与教育传统的契合

简论论哲学传统与教育传统的契合

ID:9709671

大小:63.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5-05

简论论哲学传统与教育传统的契合_第1页
简论论哲学传统与教育传统的契合_第2页
简论论哲学传统与教育传统的契合_第3页
简论论哲学传统与教育传统的契合_第4页
简论论哲学传统与教育传统的契合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论论哲学传统与教育传统的契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简论论哲学传统与教育传统的契合论哲学传统与教育传统的契合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论哲学传统与教育传统的契合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自然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研究中国教育及其传统,追溯其文化根源和哲学内涵,道家的自然论说及儒家的中道传统便是其主流。道家文化以其特定作用的自然之“道”,强调教育应该合乎“自然”;儒家文化注重社会伦理,强调“学道”之核心。然而,社会的进程乃传统与现代不断冲突和演化的过程。康有为的“学为时异”的“经世致用”教育观以及五四时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理念堪称中国近代传统教育的典范,它们促成了中国教育的本土化

2、和现代化,诠译了中国哲学传统的教育使命。  [关键词]哲学;教育;文化传统;契合  []A[]1004-518X(2009)12-0247-04  张晓英(1965—),女,江西财经大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江西南昌330032)    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常常是中国哲学产生、发展的实践基础,后者又常常规范前者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两者的关系天然而紧密,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中国的大哲学家常常首先是大教育家,如孔子、孟子、庄子、董仲舒、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朱熹等。他们自办私学,或长期任教于官学;或边讲学边从政,兼而有论哲学传统与教育传统

3、的契合由.zbjy.收集,如需论文可联系我们.之。在他们成为哲学家之前,常常是教育大家,并借助教学活动和学生等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第二,中国的哲学理论常常首先酝酿、产生、发展、创新和传播于哲学大师们长期的教育活动。先秦时代,各家学说纷纷涌现、竞相争宠。老子创立的道家哲学、孔子创立的儒学,以及相继出现的稷下黄老、庄子、孟子、荀子哲学等,首先都在长期的私学活动当中孕育、发展和流传并影响于社会。汉代经学常被溯源于战国时代的子夏。西汉董仲舒用阴阳五行说解释《春秋公羊传》,开创今文经学。魏晋之际是中国佛教和道教孕育、发展的关键时期。两晋的慧远和葛洪、陆修静,利

4、用宗教组织进行宗教教义的传播,都是当时有名的私学大师。他们的佛学思想和道德思想都是在长期的讲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宋明理学发端于北宋的胡瑗等,创始于张载、二程,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其内部又有程朱和陆王两大学派之别,后者以陆九渊、王阳明等为代表。南宋和理学派相对立的是事功学派,包括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之学”、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之学”和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之学”。理学派和事功学派的哲学大师们建书院、居书屋或随时随地讲学论道。作为一代新的哲学思想,可以说宋明理学和南宋事功学派都是首先在私学活动中产生、发展和传播,再影响到社会的。    一、“道法自然”

5、与生态理念    先秦哲学提倡“道法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道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虔敬的体认。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实践活动,但实践的人却又无法使自己超然于自然,实践的人永远都不可能孤立成为超自然的个人或社会人,因此,我们对人的教育必须客观地存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道家由自然性哲学引导的人生目的论,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必定王国加以确立,它超越于个人或社会的狭义范畴之上,也即超越了如杨朱“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与儒家社会整体的人本主义之间的教育价值理念的冲突,其文化观不只是以人文化天下的意蕴,更是以自然主义或自然人本主义理念的宏观范畴。道家从人本的自然

6、而论:“无为”主张顺其自然,人不可在自然之“道”面前强作妄为。因此,道家自然主义教育精神,其实质就是“生”的精神,这正是“自然无为”思想的教育真谛。  《吕氏春秋》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由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召集门下儒生集体编撰的,它融会了战国诸子各派的学术思想,包含了先秦时期许多史料以及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珍贵资料。《吕氏春秋》主张社会教育应顺应人的自然天性,按照受教育者的本性进行正确教育与引导,体现了自然主义教育观。《审分览》曰:“止者不行,行者不止,因形而任之”。也就是说本身静止的东西不要让它运动,本身运动的东西不要让它静止。教育要

7、按照人的自然本性,促使其健康发展。“故得道忘人,乃大得人也,若此则能顺其天,意气得游乎寂寞之宇矣,形性得安乎自然之所矣。”即教育者只有顺应人的本性,对人加以教育和引导,才能够完成教育任务,这种教育策略叫做“顺其天”而“安乎自然之所”。《上德》曰:“虚素以公,小民皆之,其故而不知其所以然,此所谓顺天;教变容改俗,而莫得其所受之,此谓顺情。”教育者要遵循“顺天”、“顺情”的自然法则,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化,使其自成自生,自我化育。可见“顺天”、“顺情”的教育原则是《吕氏春秋》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基础。为此,最恰当的教育策略就是“审顺其天而以行欲,则民

8、无不令矣,功无不立矣”。邓胥功先生认为,“所谓使之得于‘安与乐’,就是期其对于学习能够专一研求并至兴致盎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