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和ct诊断腔隙性脑梗塞对照分析

mri和ct诊断腔隙性脑梗塞对照分析

ID:9691629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5

mri和ct诊断腔隙性脑梗塞对照分析_第1页
mri和ct诊断腔隙性脑梗塞对照分析_第2页
资源描述:

《mri和ct诊断腔隙性脑梗塞对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MRI和CT诊断腔隙性脑梗塞对照分析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infarction)是指脑部深穿支动脉闭塞所致的脑缺血性软化,形成豌豆或粟粒大小的腔隙,高血压是引起腔隙性脑梗塞的直接原因。病灶好发于基底节、内囊、丘脑和脑干[1]。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给诊断带来困难;目前,MRI和CT是显示腔隙性脑梗塞有效的检查方法,尤其是MRI检查。笔者通过对50例腔隙性脑梗塞的MRI和CT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进一步了解MRI对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优势所在。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1.1本组50例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2~92岁,平均65岁。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肢体乏力、偏瘫等症状

2、。  1.2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MRI和CT检查。MR为SIEMENSNOVUS0.35T装置,常规轴位扫描,层厚5mm,层距1mm,T1s;T2s;T2s。根据病灶位置加扫冠状位或矢状位T2m。  1.3统计学方法  观察两组病灶检出阳性率的比较,组间检出病灶阳性率显著性检验用χ2检验,皆应用SPSS13.0版软件进行分析。  2.2CT检查结果  50例检出病灶72个,其中额叶7个,顶叶9个,基底节21个,内囊24个,丘脑4个,小脑3个,脑干4个。病灶呈斑点状、小片状低密度改变。病灶大小为0.5~1.8cm。结果表明MRI病灶检出数明显高于CT,MRI的额叶和内囊病灶检出率与C

3、T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其他部位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表1MRI和CT检出腔隙性脑梗塞病灶的对比(略)  3讨论以上研究表明,MRI病灶检出数明显高于CT,MRI的额叶病灶检出率优于CT组,而内囊病灶检出率不如CT组,其他部位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MRI和CT诊断脑梗塞主要以缺血区脑组织水肿为基础。当局部脑组织灌注低于临界值时,相对的缺氧使细胞内代谢紊乱,引发细胞内环境的改变,从而引起细胞膜钠钾泵功能衰竭,使细胞外钠内渗,细胞内钠离子浓度增高,渗透压增加,造成细胞中毒性水肿,使缺血区水分增加。这一病理改变发生在缺血后30min左右。

4、缺血6h后血脑屏障开始破坏,水与蛋白质从血管内漏入梗塞区,引起细胞外血管性水肿[2,3]。由于MRI(T2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可检查出1~5mm的病灶,CT对直径<5mm的病灶则难以检出。  本组病例中,MRI检查发现的380个较小病灶,CT未能检出。再次,MRI检查完全没有骨性伪影的干扰,且可以多参数、多方位成像,使病变得到更充分的显示;而CT因为受骨性伪影的干扰,使位于后颅窝、脑干、顶部的病变与周围组织不易区分,有时可出现假阳性。而且张晓莉等[4]研究表明,常规MRI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脑梗塞所产生的效益高于CT。本组17例发生于脑干的病灶,由于CT检查产生较多骨

5、性伪影而未能作出诊断。综合所述,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MRI在显示病灶的形态、大小、数量、部位等方面明显优于CT,是腔隙性脑梗塞的首选检查方法。【参考文献】  张雪林.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82-84.  高元桂.磁共振成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196-201.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81.  张晓莉,郑素萍,杨志伟,等.常规MRI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定量化评估急性脑梗塞发病:与CT及常规MRI的成本效果比[J].中国临床康复,2006,24(10):42-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