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81379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5
《中等师范教育百年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等师范教育百年发展中等师范教育百年发展 从1897年我国第一所新型公立师范学校南洋公学中的师范馆成立至今,中国的师范教育已经走过了一百余年的发展历史。然而随着师范教育的改革,中等师范教育在学制与课程设置等方面几经变化,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等师范教育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比较清晰地从几个学制中呈现出来。 一、中等师范教育在学制上的变化与发展 早在1902年的《奏定学堂章程中》本文由.L.收集整理,师范教育系统得以正式确定,但尚未成为独立的系统,而是附设于各直属学堂。其中,中等师范附属于中等学堂。然而,该章程并未真正实施。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
2、,则正式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近代师范教育体系。设立初级师范学堂,与中学堂平行,修业5年,培养初等、高等小学教师;还开设一年或十个月的简易科。民国初年(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师范学校分为预科、本科一部和本科二部。预科修业一年,本科第一部收高小毕业生,修业四年;第二部收中学毕业生,修业一年。新中国成立后,三年制师范学校、三年或四年制初级师范学校并存,至80年代中后期,一些地区事办了有大专性质的培养小学教师的师范班,但学制并不统一。 可以看出,我国中等师范学校自创立以来,在学制上多采用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模式,以满足不同时期对师资的需求,而中师的体系呈现了定向型的特点。北方中
3、等师范学校在学制的设定上与全国学制基本相符,但由于地区间发展需求的差异,不同地区的中等师范学校在就学时间长短和办学规模等方面略有不同。 晚清时期,小学堂初步建立之时,教师多由科举制度产生的教习和洋人教习担当,对合格的新教师的需求十分迫切。在民国初年,对师范教育的重视在壬子癸丑学制中可见一斑,中等师范教育在其中也有所发展。山西两级师范学堂先后更名为山西省立太原师范学校和山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宁夏,为发展蒙回国民基础教育,于1919年创办了蒙回师范学校。 20世纪20年代初,教育界产生了关于师范教育独立存在与否的争论。建国后,师范教育仍然得到了重视。在北方,
4、20世纪80年代后期,如北京等城市出现了大专层次培养小学教师的机构,但北方许多地区如黑龙江省、河南省等在九五期间,其中等师范教育层次才开始上移。 二、中等师范教育在课程上的变化与发展 关于中等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根据不同时期的相关章程其设置也有所不同。虽然在不同时期均有统一的章程对中师学校的课程进行了规定,但在北方地区,不同学校所设置的课程仍然与统一的章程中所提到的课程有所出入,且学校与学校之间所设置的课程也有不同。 清朝末年,初级师范学校完全科的课程共12门,包括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教育学、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习字、图画、体操。宁夏的中师学校的
5、课程则与上述12门课程基本相符,有格致、图画、地理、教育、历史、体操、数学等。一些地区的学校根据自身需求,在课程门类上有所增加。如,北京的京师第一师范学堂,课程除包含修身教育、国文、中外历史、地理、算学、图画、体操外,还设立了心理、格致、手工、音乐。官立的内、外城传习师范所,除上述12门课程外,另外还包含教育类课程,如论理教育原理、心理教授法,以及管理法等。由山西省都督阎锡山在太原创办的省立国民师范其课程中另设立了武术一门,并对学生实行军事化教育,为后来山西培养出了一批革命人才,其课程设置应地方之需要,颇具地方特色。 民国初期,教育部公布的《师范学校规程令》中,中等师范教
6、育课程的门类相较之前有增有减。本科一部课程与初级师范学堂的完全科相比,取消了读经讲经,增加了手工、农业、商业、乐歌。本科第二部即原初级师范学堂简易科在课程上则增加了读经讲经、博物、农业、乐歌,取消了地理、历史。至20世纪30年代,中等师范教育独立体系得以恢复,此时师范学校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课程有:公民、国文、历史、地理、算数、物理、化学、生物、体育、卫生、军事训练、劳作、美术、音乐、伦理学、教育概论、小学教材及教学教法及小学行政实习等科。此时的课程设置较为全面,力图平衡重视教育中的学术性和示范性。 建国后,中等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经历了基本定型、第二次强调学术性而弱化师范性
7、的倾向、纠正左的错位进行调整、文革时期的混乱,以及改革开放后的日趋科学这样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 除设置上述课程外,不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各个时期的中师学校都十分注重实习,将实习作为教育类课程中重要的一门。 三、中等师范学校的发展 自中等师范教育产生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一批批各具特色的中等师范学校或具有中等师范性质的教育机构。但由于历史时代需求的变化,绝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并没有延续至今。 由于中等师范学校在晚清和民国时期多为迅速培养师资以满足新式学校对教师的需求等多方面原因,中师性质的学校或机构大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