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的文化更新和体制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教育的文化更新和体制改革中国教育的文化更新和体制改革 编者按:全社会对中国的教育问题愈来愈关注,对教育改革的呼声愈来愈高。2009年5月30日下午,创建中国新文化(北京)论坛第十三次研讨会召开,会议由创建中国新文化论坛主席徐景安主持,四十余位学者、媒体工作者与会。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杨东平教授做了《中国教育的文化更新和体制改革》的主题报告。本刊特选登杨东平教授该主题报告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一、教育文化的生长:从近代到现代 中国的传统教育,本身是一种高度伦理化的教育,科举制度即使一种考试制度
2、,也是一种选官制度,教育之体则附于国家政治之体,缺乏的独立社会地位。传统教育所固有的国家功利主义价值,在新的社会发展和历史境遇中被极大地激发和强化了。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危机和社会转型中,无论洋务派的官僚还是维新派的志士,都高张教育救国的大旗,主张变科举、立学校、兴西学。近代兴新学的主张,重视的主要是富国强兵的技艺之学,教育被视为主要是一种人力资源的开发,被赋予了强烈的技术主义、国家功利主义价值,个人成为实现国家目标的被动的工具。科教兴国的战略与教育救国的思潮一脉相连,但是,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立国、兴国,仍然是一个现
3、实的问题。 源自强大人文主义传统的西方教育,在近代发育出来科学教育之后,在人文主义和功利主义两个方向上发展,形成现代教育功利和非功利的两重价值、目标和二元结构。作为现代教育的两翼,这两种教育价值应当是相辅相成的,从而保持教育协调健康的发展,防治教育的失衡和异化。人的现代化,才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真正基础。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突显教育的主体性;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实现人的培养,突现人的主体性,是中国教育现代化面临的一个基本挑战。教育新文化的重建,有两个主要的对立物,一是国家功利主义的立场,立国还是立人,人力资源开
4、发还是人的发展,培养顺民还是公民;二是教育文化的转化,从知识.L.本位、学科中心到以人为本、儿童中心。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的教育理念开始得到传播和生长。1908年,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提出国家振兴首在立人的理念,从科技、器物、制度到人,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和起点。认为西方列国之强盛,曰非物质,曰重个人,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1918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第一次强烈地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 1919年,鲁迅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中提出儿童教育的理念:
5、认为对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要培养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伴随西学的传播,西方人文主义、自由主义的价值成为新教育的主流。上世纪20年代,深谙西学之道的蔡元培热情洋溢地宣传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其原则是展个性,尚自然。蒋梦麟认为,教育的产出是造就活泼的个人能改良社会的个人能生产的个人。 教育学由近代进入
6、现代、建立现代性的标志,是超越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传统立场,确立了儿童中心的价值。杜威领导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所主张的儿童中心,是对西方18世纪之后建立的规范教育学的反动,它打破了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的金科玉律,主张依据青少年成长的实际需要而非知识体系来组织教学,使儿童重新成为教育太阳系的中心。 作为杜威的学生,陶行知是杜威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与五四教育文化联系的典型代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脱胎自杜威儿童中心的教育哲学,却是在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中形成的。陶行知将生活教育定义为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
7、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教育要应对的基本问题,就是重建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主张教育以生活为中心,而不是以书本为中心,是为了生活而教育依据生活而教育,主张培养活生生的人,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反对那种死读书、读死书、培养少爷小姐书呆子的教育,提倡创造教育、民主教育。 另一个杜威的学生,陈鹤琴倡导的活教育,目的是教学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具体地讲,他认为现代中国人应具备五个条件,即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能够合作,要为人类服务。 近代教育脱旧入新的标志性事件,一是
8、1922年新学制。它反映了社会发展对新教育的要求,并直接与西方现代教育运动接轨。新学制确定的七项标准是:(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2)发挥平民教育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4)注意国民经济力;(5)注意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7)多留各地伸缩余地。从其中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谋个性之发展注意生活教育等条款,不难看出儿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