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052620
大小:62.6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7
《中国教育的文化变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教育的文化变革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去世之前,曾满怀忧虑地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安徽十一个教授联名上书新教育部长袁贵仁,希望他能够解答这个问题。我想,做一个抽象的回答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要具体地变革,涉及到很多方面。对于中国现在教育的形势,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叫做成就巨大,问题成堆。这两个事实显而易见,互相不能替代。当前,中国教育正处在一个历史性大变革的前夜。在所有各类教育问题当中,我梳理归纳为三类不同的问题:教育观念的变革,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观念的更新;教育制度的变革,就是体制和管理问题;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就是在学校,在教学过程当中到底应该怎么教,怎么学,具体的教
2、育过程。往往我们只看到第三部分,即关于教学过程的问题。但实际上教学过程这一块,理论上说,只要有一个好的制度,就是有教育家办学的这个体制,这些问题教育家自己可以解决。就好像农民自己知道怎么种地,不需要你给他做很多规划,做很多研宄,你把权交给他就行了。所以制度变革还是比较核心的。但是制度变革,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前提,就是它的制度变革的理念,也就说我们改革的方向,是向何处去,往哪个方向去改?在这个意义上来讲,确定一个面向未来的新的教育理想、教育价值,就是重新给我们的教育发展定位,确立新的坐标,这是第一位的问题。如果没有新的价值方向,新的理想,我们往往会就事论事,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最后过了很多年
3、发现我们还在原地踏止/J/O改革幵放之初,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中国和美国互派了一个教育代表团,互相看看对方怎么样。中国的代表团到美国一看,它们的学生自由散漫、吊儿郎当,上课随便说话,做小动作,训练也不刻苦。因而断言:二十年以后,中国的教育肯定超过美国。美国的代表团到中国的学校一看,不得了,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书声朗朗,刻苦训练。他们也断言,二十年以后,中国的教育肯定超过美国。现在三十年已经过去了,奇迹并没有发生。美国仍然是首屈一指的教育和科技大国,中国仍然没有培养出我们所呼唤的大师、少年儿童仍然在应试教育的苦海中挣扎。这说明三十年来,在教育的品质上,在教育现代化的座标上,我们并没有真正地
4、前进。学龄人口减少为何竞争更加激烈?科举制度废除为何观念难以去除?什么才是教育的根本?什么才是教育的宗旨?新的教育理念宄竟是什么?中国教育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城乡教育整体上都已经超越了极度短缺、极度贫困的状态。而且近些年来,学龄儿童,学龄人口开始大幅度地下降,教育的供求关系开始变得越来越宽松,民办高校招生非常困难。过不了几年,我相信公办高校也会出现这个问题。教育的内部外部环境比较宽松了,尤其是中央政府确定了优先投资和发展教育的这么一个国策。所以某种程度上讲,钱己经不是最重要的制约,供求关系也不是制约。今天中国教育已经到了这么一个阶段,就是我们过去解决的主要是有学上的问题,而现在要解决的是上
5、好学的问题,要提高教育品质,追求好的教育。但是我们今天的问题是对于什么是好的教育,还没有形成共识。那么面向未来的教育理想究竟是什么?我们的教育文化宄竟需要做什么样的更新?我想它有两个对立物。一是以科举制度为核心的教育文化。读书做官,唯书为上。这套东西在五四以后,一直成为现代知识分子和新教育所批判的对象。包括蔡元培对北大的改造,也就是针对这些东西。中国传统教育的这个弊病,陈腐刻板僵硬的这种教育模式,深刻地影响了整个所谓儒家文化圈的教育现实。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不惜一次又一次地发动教育革命,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都是改变这种考试至上,分数至上,理论脱离实际,把学生当成敌人,这么一套旧的传统。
6、但是,80年代以后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对传统教育的这种警惕和制衡荡然无存。随着恢复高考制度,全民族的教育热情迅速地转化为高涨的应试追求。应试教育从80年代以后愈演愈烈,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所以教育到了这地步是非常悲哀和陈旧的,已经丧失了教育的本意。我们的现行教育还有另外一个对立面,就是50年代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这一套管理文化和教育文化,它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苏联模式,就是高度集权,整齐划一。我给它归纳为几个基本价值:一是重理轻文,就是崇尚技术主义、供给主义;二是高度的专门化,或者叫过度的专门化,崇尚分门别类、快速地培养速成专家。其实这个模式是苏联在30年代工业化时期形成的,当时苏联
7、还能培养很多大师,但我们培养不出来,我们把它的弊病发扬光大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工科的博导却当不了教育部长,就因为他缺乏通识。这种过度专门狭窄的教育,它有很大的缺陷,更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面向未来的教育理想,新的教育文化究竟是什么?2003年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价值观,实际上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它针对的就是此前很长时间实行的,以GDP为本,以速度规模、数字为本的发展观。在教育领域同样如此、以物为本、以经营创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