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的经验,从培养方案、授课模式、实践教学、课余教学等方面阐述关于应用型本科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培养模式.L. 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软件产业整体规模不大,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软件专业人才的结构性短缺,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体设计师、软件市场开拓人员、软件质量评测人
2、员,而且缺少大量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工作、承担标准化程序编写和软件测试的人员。 目前,我国软件人才的需求与供给不相匹配。一方面,每年相当一部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而另一方面,企业招聘不到对口的软件人才。这说明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市场上各类软件就业培训班的红火也从侧面反映了高校本科软件人才教育存在的问题[1]。 黑龙江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根据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改革现有培养模式,从培养方案、授课模式、实践教学、课余教学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 1软件就业班与软件工程本科培养模式对比
3、 以某知名计算机就业培训学校Java就业培训班为例,其课程设置如下。 第一周:开发环境搭建、Java项目实战、Servlet与JSP讲解。 第二周:Oracle数据库开发讲解、数据库设计基础、某管理系统数据库建模。 第三周:Hibernate。 第四周:Struts。 第五周、第六周:Spring。 第七周、第八周:综合项目开发。 与大学软件工程课程设置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该培训班的课程内容基本在本科教程课程的涵盖之内,而且Java、JSP、数据库、Web编程、综合项目实习等内容的学时数远远少于大学软件专业的
4、学时安排。那么,为什么有些学生在学校学了四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在培训班学了两个月就能得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呢?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软件就业班培养模式与软件工程本科培养模式存在以下几点差别。 (1)课程设置的差别。培训班教育培养的是能够使用某一编程语言和某一数据库的专才,目的性强,课程设置较为单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则以培养软件通才为目的,课程设置考虑全面,重视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2)授课安排的差别。培训班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通过高强度的课业安排迫使学生全力以赴投入学习,课程设置紧凑课程之间连续性强,学生易于将前
5、后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本科教育课程安排相对松散,授课时间间隔较长,学生难以将几个学期前学过的知识联系到当前的课程之中。 (3)授课方式的差别。培训班采用的是机房授课,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高校大多仍然采用多媒体教室授课,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性较差。 作者简介:韩中元(1977-),男,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雷国华(1962-),男,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李军(1968-),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4)教师的差别。培训班教师大多来自软件公司,具有丰富的实际开发经验,有成熟的软件项
6、目供教学实践;普通高校教师主要从事科研教学,缺乏企业级软件项目开发经验。 培训班的优势在于能够使学生利用较少的时间集中学习几门有针对性的课程以满足某方面企业开发的基本需要,授课集中,连续性强,教学互动效果好。培训班的速成有其优势的一面,但其缺陷也较为明显,课程设置单一,缺少完整的理论体系,限制了学生未来的发展空间[2-3]。 黑龙江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教师将软件培训班模式与软件工程本科培养模式进行融合,吸收软件培训班的优点,弥补现有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改进授课方式,改变授课频率,注重课程之间的连续性,积极与
7、企业、培训机构合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2调整课程设置 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对课程进行适当调整,重新安排教学顺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及应用技能。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2.1直接学习C++ 以往的程序设计语言教学通常采取C语言、C++、其他语言的顺序。C++与C语言有部分重复内容,这部分重复内容中又有所差异,此外,C语言是面向过程,C++是面向对象,学生在从C语言向C++过渡时又要进行一次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的思维转换,这些都造成学生在C+
8、+学习中的困扰对此,我们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将C语言的基本编程思想融入到C++的教学当中,将原来第一学期学习C语言、第二学期学习C++改为直接学习C++,并将课程延长为两个学期。调整后,C++理论和实验的总学时达到了180学时,利于学生学精学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