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应用型本科主要以理论够用为度,重实践为培养目标。然而,面对校企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校方却束手无策。本文提出“3+1”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3+1”;校企合作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集中在课堂中学习书本知识,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实际,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二)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
2、强调所传授知识的广度而忽视知识的深度 必修课太多,知识领域广泛,导致学生囫囵吞枣,只能对这些课程知识有非常粗浅的了解,而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深入研究探索自己喜爱的研究方向,因此也难以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 (三)高校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灌输而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绝大多数课程都是教师的一言堂,考试也是以教师讲课内容为主。学生忙于记录和背诵而闲置其聪慧的头脑。长期的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明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会听从而不会质疑,更不会形成开创性的观点,很难适应企事业单位动态的工作环境。 二、“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近年来,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越来越受到应用
3、型本科院校的重视,其中,以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更为突出。一方面的原因是目前IT行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要掌握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更注重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和适应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IT行业中项目研发的集体研发特性决定了IT行业对从业人员高度强调其团结协作精神,以及良好的客户沟通能力和相关的项目行业背景知识。这就使得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素养,而且还要重视综合才能的培养。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提出了“3+1”人才培养模式。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学生在校内按照教学计划完成三年以专业理论为主、专业实践为辅的课程学习后,第四学年在“校外教学实践基地”集中进
4、行以专业素养与实践技能为主、专业理论为辅的实践知识学习的一种新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1”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优点是在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后,通过1年的专门性、针对性的实践训练,学生将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为解决学生就业和解决校企间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加强专业建设。应用型本科专业,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时设置、调整专业和专业方面,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富有竞争力的本科专业,并且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来选择专业和专业方向,注重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逐步发展自己的职业技能。 2.优化课程设置。尽量减少课程数量,特别是原理
5、性理论课程,需要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增加课程实践或实验学时,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课外学习课程的可操作性、可实践性,增强学习信心,优化学习效果。3.选用合理的教材。对教材的选用,需要以应用为主。除选用优秀的教材,各学校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编写高质量的教材,这也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的归纳,教学水平的提高。 4.完善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为了保证课程设计的有效性,为了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尽量要求课程设计题目来源与企业、科研项目,这样既有利于调动企业助学的积极性,又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培养目标脱离实际的现象,使学生真正学有所用。 5.加强校企合作。联系更多的企业,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单
6、位,使企事业单位成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减少学校在实践方面的投资,让学生有机会真正接触实际的岗位工作。同时,学校成为企事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增强校企合作信心。 6.加强各类竞赛。课外,设计一些与社会实践相关的竞赛项目,如专业技能大赛、项目挑战赛、创意竞赛等等,生动有趣的竞赛项目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积极地把理论运用于实践,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7.开展“以赛代课”活动。对许多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采用老师辅导、学生自学形式,通过项目比赛成绩,代替相应课程成绩。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动手能力得到锻炼。 8.执行实验室全面开放。课外,教师布置任务大
7、小不同的作业,使得学生做完这些作业,达到会做一个完整项目的目的,为达到这个目的,实验室开放就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实验室开放,也能使更多的学生进入实验室,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增强操作实践能力。 9.进行为期1年的毕业设计。“3+1”的核心是最后一学年的安排,可采用学生自行联系毕业设计单位、学校联系设计单位和组织部分同学在校内进行项目开发的多种方式。对自己能联系毕业设计单位的学生,或对于已经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在办理相关手续后,可离开学校进行毕业设计。对不能联系设计单位的,学校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