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屏障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

ID:9651331

大小:5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4

血管内皮屏障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_第1页
血管内皮屏障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_第2页
血管内皮屏障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_第3页
血管内皮屏障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_第4页
血管内皮屏障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管内皮屏障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血管内皮屏障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关键词:屏障功能;内皮;通透性;调节  摘要血管内皮屏障功能的调节机制相当复杂。α-凝血酶等炎症性介质引起内皮通透性增高的机制可能是通过G蛋白激活磷脂酶,介导三磷酸肌醇等第二信使产生,并进一步激活蛋白激酶C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最终引起球蛋白轻链磷酸化,从而导致内皮细胞F-肌动蛋白骨架重排,中心张力增加,细胞间裂隙形成,内皮细胞通透性发生改变。ResearchProgressonRegulationofVascularendothelialBarrierFunction  A

2、bstractTheregulatorymechanismsofvascularendothelialbarrierfunctionareplicated.Inflammatorymediators,suchas-α-thrombin,activatephospholipasestomediategenerationofIP3ansothersecondmesssengersthroughreceptor-coupledGprotEin.ProtEInkinaseCandmyosinlightchain

3、kinasearethenactivated,leadingtophosphorylationofmyosinlightchains,rearrangementofF-actinskeleton,interendothelialcellgapformationandincreasedendothelialpermeability.  Key;Permeablity;Regulation  血管内皮包括内皮细胞(EC)单层和基膜,是血管腔面的一层半选择性通透屏障。血管内外溶质和液体的交换受体内皮通透性大小

4、控制。通透性是检测内皮屏障功能的客观计量指标。许多炎性、成血栓性(thrombogenic)介质均可损伤内皮屏障功能,导致其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出,引起组织、器官水肿和功能障碍。血管内皮屏障功能障碍是炎症的主要特征之一,并参与肿瘤转移、免疫反应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本文就近年来血管内皮障碍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有关的信号转导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一、内皮细胞间连接与内屏障功能  溶质分子跨内皮转运有三条途径[1],即细胞旁扩散(paracellulardiffustion)、穿细胞通道(tran

5、scellularchannel)和胞内小泡介导途径(vesicle-mediatedpathotypicadhesion)的方式使两侧的钙粘附素分子端-羰连接[2]。同持粘附是指同种分子之间发生的粘附。钙粘附素分子的中一端通过纽带蛋白(vinculin)、α-辅肌动蛋白和catenin与F-肌动蛋白呈链状连接,因此F-肌动蛋白骨架的变化可通过以上链状结构影响中间连接,使EC间裂隙和内皮通透性发生改变。Ca2+通过影响钙粘附素之间及钙粘附素与catenin之间的连接参与内皮屏障功能的调节,起着“钙开关”

6、的作用。胞内Ca2+浓度([Ca2+]i)升高,内皮屏障功能下降;Ca2+]i下降到原来水平,内皮屏障功能又恢复正常[2]。  总之,细胞旁扩散是溶质跨内皮转运的主要途径;中心张力和拴缚力之间的平衡,直接影响细胞间连接和EC间裂隙形成,是内皮屏障功能的决定因素。  二、基膜对内皮屏障功能的影响  血管内皮屏障包括EC单层和基膜。基膜由胶原蛋白、蛋白多糖、弹性蛋白、糖蛋白和纤维蛋白等生物大分子构成。这些分子相互交联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是EC的惰性支持物。近年来发现,内皮基膜对溶质和液体的跨内皮转运有重要影

7、响。实验发现,去除基膜后内皮对白蛋白的通透性可增加14倍[7]。  (一)基膜成分与内皮通透性胶原是构成基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对39-110kD的溶质分子有选择通透性;用Ⅰ型胶原覆盖微孔滤膜,可使其对白蛋白的通透性降低30%;在培养液中加入抗坏血酸,可通过刺激胶原合成增加,降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单层对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8]。Partridge等发现,104U/ml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即可诱导牛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增高。其机制是TNFα诱导EC产生了一种96kD的明胶酶,裂解了基

8、质成分如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蛋白、明胶及IV、V型胶原[9]。Partridge还发现,低氧引起内皮通透性增高时,EC间裂隙增宽,肌动蛋白骨架重排,同时纤维连接蛋白、波影蛋白(vitronectin)等基质的含量也下降[10]。有人用透明质酸酶处理内皮基膜以去除透明质酸,结果通透性较对照组增加了6倍[11]。这表明基质成分的改变会影响内皮屏障功能。  (二)EC与基膜粘附EC与基膜经整合素介导,以灶性接触(focalcontact)的方式发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血管内皮屏障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血管内皮屏障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关键词:屏障功能;内皮;通透性;调节  摘要血管内皮屏障功能的调节机制相当复杂。α-凝血酶等炎症性介质引起内皮通透性增高的机制可能是通过G蛋白激活磷脂酶,介导三磷酸肌醇等第二信使产生,并进一步激活蛋白激酶C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最终引起球蛋白轻链磷酸化,从而导致内皮细胞F-肌动蛋白骨架重排,中心张力增加,细胞间裂隙形成,内皮细胞通透性发生改变。ResearchProgressonRegulationofVascularendothelialBarrierFunction  A

2、bstractTheregulatorymechanismsofvascularendothelialbarrierfunctionareplicated.Inflammatorymediators,suchas-α-thrombin,activatephospholipasestomediategenerationofIP3ansothersecondmesssengersthroughreceptor-coupledGprotEin.ProtEInkinaseCandmyosinlightchain

3、kinasearethenactivated,leadingtophosphorylationofmyosinlightchains,rearrangementofF-actinskeleton,interendothelialcellgapformationandincreasedendothelialpermeability.  Key;Permeablity;Regulation  血管内皮包括内皮细胞(EC)单层和基膜,是血管腔面的一层半选择性通透屏障。血管内外溶质和液体的交换受体内皮通透性大小

4、控制。通透性是检测内皮屏障功能的客观计量指标。许多炎性、成血栓性(thrombogenic)介质均可损伤内皮屏障功能,导致其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出,引起组织、器官水肿和功能障碍。血管内皮屏障功能障碍是炎症的主要特征之一,并参与肿瘤转移、免疫反应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本文就近年来血管内皮障碍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有关的信号转导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一、内皮细胞间连接与内屏障功能  溶质分子跨内皮转运有三条途径[1],即细胞旁扩散(paracellulardiffustion)、穿细胞通道(tran

5、scellularchannel)和胞内小泡介导途径(vesicle-mediatedpathotypicadhesion)的方式使两侧的钙粘附素分子端-羰连接[2]。同持粘附是指同种分子之间发生的粘附。钙粘附素分子的中一端通过纽带蛋白(vinculin)、α-辅肌动蛋白和catenin与F-肌动蛋白呈链状连接,因此F-肌动蛋白骨架的变化可通过以上链状结构影响中间连接,使EC间裂隙和内皮通透性发生改变。Ca2+通过影响钙粘附素之间及钙粘附素与catenin之间的连接参与内皮屏障功能的调节,起着“钙开关”

6、的作用。胞内Ca2+浓度([Ca2+]i)升高,内皮屏障功能下降;Ca2+]i下降到原来水平,内皮屏障功能又恢复正常[2]。  总之,细胞旁扩散是溶质跨内皮转运的主要途径;中心张力和拴缚力之间的平衡,直接影响细胞间连接和EC间裂隙形成,是内皮屏障功能的决定因素。  二、基膜对内皮屏障功能的影响  血管内皮屏障包括EC单层和基膜。基膜由胶原蛋白、蛋白多糖、弹性蛋白、糖蛋白和纤维蛋白等生物大分子构成。这些分子相互交联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是EC的惰性支持物。近年来发现,内皮基膜对溶质和液体的跨内皮转运有重要影

7、响。实验发现,去除基膜后内皮对白蛋白的通透性可增加14倍[7]。  (一)基膜成分与内皮通透性胶原是构成基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对39-110kD的溶质分子有选择通透性;用Ⅰ型胶原覆盖微孔滤膜,可使其对白蛋白的通透性降低30%;在培养液中加入抗坏血酸,可通过刺激胶原合成增加,降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单层对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8]。Partridge等发现,104U/ml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即可诱导牛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增高。其机制是TNFα诱导EC产生了一种96kD的明胶酶,裂解了基

8、质成分如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蛋白、明胶及IV、V型胶原[9]。Partridge还发现,低氧引起内皮通透性增高时,EC间裂隙增宽,肌动蛋白骨架重排,同时纤维连接蛋白、波影蛋白(vitronectin)等基质的含量也下降[10]。有人用透明质酸酶处理内皮基膜以去除透明质酸,结果通透性较对照组增加了6倍[11]。这表明基质成分的改变会影响内皮屏障功能。  (二)EC与基膜粘附EC与基膜经整合素介导,以灶性接触(focalcontact)的方式发生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