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产时保健服务模式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产时保健服务模式的临床研究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10月在我院分娩的健康初产妇114例,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58例,年龄27~30岁,平均27.12岁;孕次1~3次,平均1.76次;孕周37~41周,平均39.23周;血红蛋白(112~132)g/L;平均118.64g/L;红细胞压积(0.34~0.45)L/L,平均0.35L/L。对照组56例,年龄27~32岁,平均27.57岁;孕次1~3次,平均1.83次;孕周38~42周,平均39.98周;血红蛋白(110~138)g/L,平均121.44g/L;红细胞压积(
2、0.38~0.42)L/L,平均0.33L/L。两组在年龄、孕次、孕周、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1.2方法研究组采用新产时服务模式。医院为产妇提供家庭式待产室,由助产人员一对一全产程陪伴,接生至产后观察2h送回病房。产妇临产后自由选择体位,首先在产房进行30min胎心监护,宫缩应激试验(CST)可疑或阳性及产程出现异常者,进行全产程连续电子胎心监护。CST检查阴性者,第一产程30min听胎心音1次,第二产程15min听胎心1次。取消剃毛、灌肠、肛查等传统方法,采用阴道检查确定宫颈扩张程度、先露的高低及胎位,检
3、查次数依产程进展而定。人工破膜、静脉输液、滴缩宫素、会阴侧切要严格掌握指征。根据产妇要求,在宫口扩张至2cm时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照组采用传统产时服务模式。临产后常规剃毛、肛查,第一产程产妇卧床休息,第二产程采取仰卧位分娩,会阴侧切、阴道检查、早期人工破膜、滴缩宫素、连续电子胎心监护。1.3资料收集采用定量调查方法。制定统一的产时情况调查表,调查员为产房工作人员,接受过统一培训。产后出血量的估计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1.4统计学方法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和计量资料t检验。2结果2.1两组产妇产时干预措施比较(表
4、1)表1两组产妇产时干预措施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52.2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研究组自然分娩50例(86.2%);产钳助产2例(3.4%);剖宫产6例(10.3%),手术指征:胎儿窘迫4例,持续性枕横、枕后位3例,宫缩乏力1例。对照组自然分娩48例(85.7%),产钳助产3例(5.4%),剖宫产5例(8.9%),手术指征:胎儿窘迫3例,持续性枕横、枕后位2例,宫缩乏力2例,宫颈性难产1例。两组分娩方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3两组阴道分娩产妇产程时间与产后出血量比较(表2)表2两组阴道分娩产妇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
5、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52.4两组产妇分娩中异常情况及结局比较(表3)表3两组产妇分娩中异常情况及结局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52.5两组产妇心理状况待产时研究组产妇害怕、紧张、担心率分别为27.6%、19.0%、25.9%,对照组分别为50.0%、33.9%、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妇感觉松弛率和分娩时努力配合率研究组分别为53.4%、43.1%,对照组分别为17.9%、16.1%,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讨论WHO在1996年制定了“正常分娩监护手册”,对世界
6、各国常用的产时措施作了客观的评价,提出“爱母分娩行动”的10点措施,认为有用的、鼓励使用的措施有陪伴分娩、自由体位、非药物镇痛、不常规会阴侧切及缩宫素催产等。从本资料产妇调查中可以看出,要求专职人员陪伴分娩及采用分娩镇痛措施的患者分别为100.0%和44.8%,说明孕产妇对享受人性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产时服务模式的转变势在必行。3.2产时保健模式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研究组产后2h及24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其会阴侧切率低有关。两组产妇产后2h及24h血红蛋白测定无显著差异,而研究组产后2h及24h红细胞压积却显著高于对照组,考虑为产后短时间
7、内失血过快,红细胞和血浆同时丢失,红细胞压积下降,但血红蛋白浓度可能维持于相当正常水平。由于在多年的住院分娩中,部分助产士已将初产妇会阴侧切视为常规操作,导致保护会阴等助产技术的退化,虽然研究组会阴侧切率由对照组的53.6%降到46.6%,但离“爱母分娩行动”要求的会阴切开率≤20%还有很大的距离,需要进一步努力。3.3产时保健新模式的应用价值研究组在临产和分娩时害怕、紧张的心理程度都比对照组轻,而努力配合医务人员、精神放松的比例都比对照组高;研究组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产时保健新模式对增强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
8、、减轻分娩疼痛、降低新生儿窒息率、促进自然分娩有重大意义。3.4新模式实施的影响因素①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及观念:即使在研究组,医务人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