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治疗肺系疾病

“冬病夏治”治疗肺系疾病

ID:9648011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冬病夏治”治疗肺系疾病_第1页
“冬病夏治”治疗肺系疾病_第2页
“冬病夏治”治疗肺系疾病_第3页
资源描述:

《“冬病夏治”治疗肺系疾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冬病夏治”治疗肺系疾病【摘要】冬病夏治理论指导下的三伏天穴位敷贴疗法配合耳穴压豆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多种肺系疾病,且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关键词】冬病夏治三伏天天灸耳穴压豆肺系疾病冬病夏治是以《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为理论依据的一种治疗方法。冬病夏治法其中包括天灸,属古代冷灸法的一种,相当于现在的“穴位敷贴疗法”,每年初、中、末伏第一天进行治疗,又称三伏天天灸。穴位贴敷法采用特制的中药膏贴敷在人体的相关穴位上,通过药物、俞穴及经络的综合作用,达到预防与治疗疾病的目的,属于中医的外治范畴。中医讲究整体观念、天人合一、辨证论治,

2、中医认为人体经络系统具有沟通内外,联络肢体,运行气血营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如果经络不畅,气血不通,可致各种病症。穴位贴敷中药有类似针灸的效应,药物通过穴位渗透皮肤进入经络,导入脏腑,直达患病之处,激发全身的经气,起到沟通表里、调和营卫、宣肺化痰、止咳平喘、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可有效防治各种慢性咳嗽、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间质性肺炎、肺气肿、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慢性咽炎等)、支气管扩张等肺系疾病。诸病证属寒证,病机为本虚标实。其本为肺脾肾三脏俱虚,肺虚则肺气不足,宣降失司,气无所主;脾虚则水湿内停,湿聚成痰;肾虚则摄纳无权,息短气促,

3、肺虚及肾,肾虚及肺,肺肾同病,肺脾肾同病。其标为痰浊储肺,痰阻气道,气虚气滞气逆,日久痰气瘀互阻气道、肺络,发为咳、痰、喘、憋、胸闷、气短、咽痒、鼻塞流涕等症状。结合中药汤剂、耳穴压豆等综合治疗方法可显著增加防治效果。善养生者,春夏培养内虚之阳,秋冬培养内虚之阴。善治病者,亦当顺其时令。正如《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意思是春夏顺其生长之气而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而养阴。以阴阳虚盛来论,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宜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宜养其内虚之阴。根据五行学说,《素问•六节脏象论》云:“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

4、秋,秋胜春。”胜就是克的意思,冬病夏治就是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由于夏天乃一年中阳盛阴衰之季,而“三伏”天又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天上阳气与地下火邪相互交济,人体的阳气也随之生发,气血循环旺盛、皮肤松弛、毛孔张开,此时为药物吸收、恢复人体阳气之最佳时机。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人体的阳气在夏天最旺,气血充盈,气机条达,经络通畅,俞穴最为敏感,故善养人体之阳气。阳气旺盛,则肌腠固密,外邪不能侵入,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穴位贴敷疗法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其理论基础为整体观念、经络学说以及腧穴作为脏腑经络气血汇聚之处,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几个方面。通过药物的吸收作用、激发经气作用来达到治疗的

5、目的。明代《普济方》有药敷涌泉治鼻渊法;《本草纲目》记有药敷神阙疗水肿法;至清代吴师机所著《理瀹骈文》系统阐述了以穴位贴敷法为主干的熔针灸学与方药于一炉的外治理论。指出“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三伏药贴源于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最早提到“天灸”。清•张璐《张氏医通》采用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共为末,入麝香,调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治冷哮。三伏天天灸疗法顺时就势摄取阳气,进行中药穴位帖敷治疗,以扶正固本,防治“冬病”的目的。药贴组成仿。《张氏医通》:炙白芥子20g,北细辛20g,延胡索10g,甘遂10g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另备好鲜生姜汁。最

6、好在每年的三伏天各伏的第一天中午,药粉用姜汁调匀,贴敷可选肺俞、大椎、膻中、天突、定喘、心俞、脾俞和肾俞,用胶布固定好,每次4—6小时,儿童2—3小时,此法连续贴敷3年,用来防治各种相关性肺病均可取得明显疗效。从中药药理学分析白芥子味辛,性温,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细辛味辛,性温,有祛风解表、消肿止痛的功效。延胡索味辛苦,性温,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功效。甘遂味甘苦,性寒,有逐水攻痰、利水消肿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细辛含挥发油约3%,对呼吸中枢有镇静作用,据文献记载,细辛研粉外敷对革兰阳性菌有显著的抗菌作用;白芥子主要成分为芥苷外敷后局部皮肤充血(久敷能使皮肤起泡),且白

7、芥子辛散温通而利气,既能祛壅于肺络之寒饮,治肺虚咳喘,又有豁痰通络之功;玄胡为常用理气止痛药,具有活血、利气、止痛的功能,玄胡主要含有多种生物碱,有较强的镇痛作用,甘遂泻水饮,逐顽痰;生姜味辛,性微温,前人经验中有“行阳分而发表散寒,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的记载。另外,鲜姜汁有收缩气管、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诸药相配,既能宣肺平喘,祛痰利气,散寒逐饮,又能温阳益气扶正,标本兼治。又从贴敷穴位方面说,肺俞是肺脏经气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