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ID:9640335

大小:5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_第1页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_第2页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摘要】通过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水蛭素)对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得出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促进脑出血时的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和神经功能改善。【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脑出血水蛭素临床研究【Abstract】ThroughtoobservetheeffectofShuxuetonginjection(akind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jection,It’smainpositionishirudin)

2、ontheabsorptionofhematomaduringprimaryHypertensionintracerebralhemorrhage,thechangesofloato-masandtherecoveryofneurologicalfunction,otetheabsorptionofhematoma,reducetheloatomasandimprovetheneurologicalfunctionduringintracerebralhemorrhage.【KeyorrhageHirudinClinincalresear

3、ch与同等体积的脑梗死相比,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都较高。研究表明,脑血肿分解产生的凝血酶是脑出血后组织损伤和水肿加重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水蛭素是一种特异性凝血酶抑制剂,能对抗凝血酶诱导的神经毒性作用。我科近3年来应用甘露醇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水蛭素)治疗脑出血278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分析疏血通对血肿吸收、血肿周围缺血和神经功能转归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5年2月-2009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397例,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入选标准:(1)发病<72h

4、;(2)年龄50-75岁;(3)出血量10-40ml;(4)单侧基底节区出血;(5)患例肌力<4级;(6)意识清醒或嗜睡。排除标准:(1)出血破入脑室或蛛膜下腔;(2)颅内动脉肿瘤、动静脉畸形或肿瘤出血;(3)多灶性出血;(4)幕下出血;(5)混合型卒中或出血性梗死;(6)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78)和对照组(n=119),两组在性别、年龄、基线血肿量(血肿周围低密度区)、基线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既往史和并发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1.2治疗方法以甘露醇、维生素C作为基础治疗,20%甘露醇250ml静

5、脉滴注,1次/8h,连续10d,5%葡萄糖500ml+维生素C+10%KCL1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21d。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d。原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或并发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者给予相应药物对症治疗。两组分别在入组后4、10、21d进行CT扫描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进行ESS评分、既往史评分和并发症评分,并监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1.3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间进行方差分析或t检验。2结果2.1血肿及其周围低密度区的变化第4天CT复查时两组血肿均无明显扩大且

6、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第10天时治疗组血肿体积明显缩小(P<0.01),提示疏血通治疗能够促进血肿吸收。第4天两组血肿周围低密度区均有所增宽,但治疗组在第10和第20天时范围逐渐缩小,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1),提示疏血通有抗脑水肿和改善缺血血流的作用。动态CT扫描观察未发现两组患者有血肿扩大的再出血。2.2ESS评分的变化在第4、10和第21天时,治疗组E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2.3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治疗组、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呈上升趋势,第10天达高峰[分别为(3.72±0

7、.78)g/L和(3.56±0.53)g/L],第21天降至正常水平,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3讨论约1/3的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一段时间内出现进行性神经功能恶化,提示除血肿引起急性损害外,还存在血肿周围继发性损害。动物实验已经提示,脑血肿周围存在缺血半暗带,但临床试验并无明确的结论。Mayer等发现,脑出血后数小时血肿周围缺血已很明显,虽然血肿体积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水肿体积却增加36%,CT显示的水肿区域与单光发射摄影(SPECT)的灌注缺损区域一致。Lee等研究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发生机制认为,单纯的血细胞成分、血浆、血清、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

8、降解产物都不会引起脑水肿,脑水肿是血肿产生的凝血酶造成的。水肿最早出现于出血后4h,4~5d达高峰,随后逐渐消散。早期脑水肿(<24h)是凝血酶对脑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所致,而晚期脑水肿(24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