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德福思想的积极心理学意蕴探析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的积极心理学意蕴探析

ID:9639654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4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的积极心理学意蕴探析_第1页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的积极心理学意蕴探析_第2页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的积极心理学意蕴探析_第3页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的积极心理学意蕴探析_第4页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的积极心理学意蕴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的积极心理学意蕴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先秦儒家德福思想的积极心理学意蕴探析先秦儒家德福思想的积极心理学意蕴探析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作为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自20世纪末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后,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先秦儒者虽然距今已有二千多年,但其古老的思想不乏永恒的人文精神,先秦儒家早已经在其德福思想中展现出积极心理学的意蕴。正如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美国学者泰勒所说:虽然积极心理学是1998年才在美国创立的心理学新流派,但其核心元素很多都是来自于中国的哲学思想和世界观。[1]  一、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旨趣  

2、心理学家本来很少集中关注幸福,因为100多年来他们更为关注痛苦,就像积极心理学的开拓者当代认知心理治疗的创始人之一马丁塞利格曼,他前30年的学术生涯都在研究抑郁。在对习得性无助的研究中,塞利格曼发现,无论鼠、狗等动物,还是人类,总有大约1/3的人不管经过多少电击或者难题的困扰都不会放弃。对这个现象的探究最终促使他发起了积极心理学运动。  在积极心理学看来,幸福与不幸福的人,真正的区别在于,他们对于世界的主观体验与解释不同,也就存在人生态度上的积极与否的问题。面对同样的遭遇,幸福的人倾向于积极地、乐观地解释

3、世界,从而不断加固自己的幸福;不幸福的人恰恰相反,他们倾向于消极地、悲观地解释世界,进而不断自我怀疑,从而加固自己的痛苦。明尼苏达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戴维赖肯(DavidLykken)花了30年的时间,搜集和跟踪调查4000对从1936年到1955年间出生的双胞胎的信息。这些双胞胎都在出生之际就分隔两地,被不同的家庭抚养,人生遭遇也大相径庭。但30年后,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对幸福的体验仍然惊人的相似。在分析比较了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的数据之后,戴维得出结论:一个人的生活满意度至少50%取决于基因。也就是说,每个

4、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基本线,这个基本线是基因来决定的,无论你在人生中遭遇了什么样的好事或者坏事,都会很快回到基因设定好的这个基本水平线上。而外部条件,比如收入、婚姻状态、宗教和教育、家庭坏境等只占到8%,剩下的42%则归结于人生的遭遇。一般来说,人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但一旦这些变化成为常态,人很快就会习惯新的环境,这就是适应原则。从生物学角度来理解,神经细胞对新的刺激物非常敏感,但习惯之后就会逐渐降低放电频率。比如一个人突然中了巨额彩票,财富的暴涨过程会让他感到非常开心,但一旦适应了奢华的生活,幸福感

5、也很快回落到原来的水平。或者一个人突然瘫痪或遭遇车祸等意外事故,身体疾病或残疾在一段时间里会让他非常痛苦,但一旦伤残成为事实,他会很快恢复到命运转折之前的幸福水平。所以戴维教授最后得到结论说:一个人想要变得幸福一点,就像妄图增高一样,基本属于徒劳。  但是,在戴维教授的理论基础上,积极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幸福受到基因的设定点、客观环境以及主观行动的影响。客观环境指生活中无法改变的事实(如种族、性别、年龄、伤残)和可以改变的事实(如财富、婚姻状况、住址)。主观行动则是个体选择做的事情,比如冥想、锻炼、度假等

6、。在这个幸福的影响因素里,基因占50%,客观环境占10%,主观行动占40%。这样的比例分配最重要的是传达一种态度与旨趣:追求幸福并非捕风捉影,只要有行动、努力以及有效的技巧,便可以长远地改变自己的幸福程度。脑神经学家也已经证实:大脑是可以改变的。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伴随着他个人的改变,他的脑细胞或神经元会生出很多分支,在彼此之间创造更多的连接和路径。与此同时,一些长期不用的连接与路径也以同样的速度遭到铲除。这意味着,你个性的不同层面可以在脑中经历生长、变化、消失、重建的过程,其中有天性的原因,也有教育、

7、环境和自身努力的原因。天性乐观者天生就在那个基本水平线上,天性悲观者通过不同的方法改变大脑的运作,同样也可以到达那个起点。  就心理学的自身发展来说,传统心理学过于关注人性的消极方面,致力于消除人的心理问题与疾病,很少探究如何促进普通人的繁荣与发展。积极心理学则试图扭转这一趋势,不仅研究心理问题和疾病,更集中关注人类的优点与积极特质,从积极方面增进普通人的幸福与发展。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人类的积极情绪与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社会性关系等在促进个人生存与发展方面的有益作用。这些积极心理

8、学的理论特质与思想倾向在先秦儒家的德福思想中表现地非常突出。  二、先秦儒家德福思想的理论意蕴  在德福思想上,先秦儒家展现出对于主体努力提升人生价值的积极肯定与赞扬。先秦儒家在处理德福关系的问题上展示出限定主体性范围的清晰视角,故有在我者与在天者的明确区分。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即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孟子告子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