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宏观经济管理思想探析

先秦儒家宏观经济管理思想探析

ID:34139691

大小:382.1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3

先秦儒家宏观经济管理思想探析_第1页
先秦儒家宏观经济管理思想探析_第2页
先秦儒家宏观经济管理思想探析_第3页
先秦儒家宏观经济管理思想探析_第4页
先秦儒家宏观经济管理思想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秦儒家宏观经济管理思想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10年12月第12期总第202期理论学刊TheoryJournalDec.2010No.12Set.No.202先秦儒家宏观经济管理思想探析·王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思政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55)【摘要】先秦儒家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以其义利观为理论基础。立足于民本理念,围绕着富民这一治国安邦的基本目标而展开。孔子的“节用爱人”、“敛从其薄”、“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等主张,孟子的“制民之产”、“耕者九一”、“关市讥而不征”等主张。堪称先秦儒家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中最可宝贵的部分,闪耀着智慧和理性的光芒,值得我们认真研

2、究和借鉴。[关键词]先秦儒家;宏观经济管理;重义轻利(中图分类号)F092.2;眩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909(2010)12—0103—04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家思想博大精深,而济人淑世、安邦治国无疑是其学术探讨的一大重心。济人淑世、安邦治国不仅包括导德齐礼、举贤用能、足兵敦信,还包括足衣食、薄赋敛和藏富于民,而后者乃是今之所谓经济范畴中的思想要义。先秦儒家有关经济管理问题的论述,既有具体而微的针对性观点,亦有高瞻远瞩的宏观谋划,本文只拟围绕其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加以探析。一、重义轻利——

3、儒家经济伦理的核心理念及其思想内核在先秦儒家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中,首先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贯穿其中、具有引导和规范作用的那根红线——经济伦理。对于先秦儒家的经济伦理,戢斗勇先生在所著《儒家经济伦理精华>一书中总结和概括出了强国富民、重义轻利、天人合一、农本商用、诚信谦和、公平合理、勤俭廉洁等七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不能否认,这一总结和概括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明显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将核心的东西突出出来。而关于儒家经济伦理的核心理念,目前学者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有人主张诚信,有人主张公平,较多的学者赞同以儒家的义利观为其经济

4、伦理思想的核心理念,但是在具体表述上又存在差异,主要有重义轻利、贵义贱利、罕言利、义主利从等几种。这些不同的表述都有其文献资料的依据,如罕言利,系对《论语》“子罕言利”【1】(‘子罕'’的借用;贵义贱利,系对孟子“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2】(‘鬃矗王上>’思想旨趣的揭示;重义轻利,其文献依据不胜枚举,仅以《论语》为例,即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连词”,“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1】(‘宪问",“见得思义”⋯(‘季氏”,“君子义以为上”【1】‘‘旧货"

5、,等等类似的言论。义主利从,这一表述的文献依据基本同于前者,一些学者认为重义轻利的提法包含有倾向性比较明显的价值判断,不如以主从关系界说儒家的义利观更为客观,因而提出这一见解。笔者支持以重义轻利为先秦儒家经济伦理的核心理念的学术主张,并鉴于重义轻利这一提法目前仍为最大多数的学者所认同,故以此作为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具体表述。为更明晰地了解先秦儒家的义利观,我们有必要先就“义”、“利”二字略加分析。据叶坦先生考证,“利”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就有,是会意字,以刀割禾,意为收获。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业为主,禾为重要收获物。收获为利,引

6、申出获利、利益、有利、顺利等,还含有顺和物性宜利功用等,主要指物质利益‘3】‘蹦’。“义”的起源和内涵比较复杂,而后世对“义”的理解与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密切相关。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是道德的最高表现,是君子人格的核心规定。孔子认·本文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才科技基金项目“经济思想史中的政府经济职能演变”(项目缡号:RC0936)的阶段性成103万方数据为君子在与外界的接触当中,必须经常警惕防范不仁的念头,同时要尽力发扬保持仁的本能。“义”在儒家思想中是仅次于“仁”的范畴。《论语》中谈到“义”的地方很多,但对其含

7、义并没有作明确的解释。孔子的后学把“义”解释为正当的、合宜的行动准则,《礼记·中庸》即指出:“义者,宜也。”“仁”是儒家安身立命的根本,而“义”则表现为行动时所必须遵循的准则,二者的关系有如“宅”与“路”的关系,即所谓“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2】‘‘公孙耻"。通过以上考察可知,先秦儒家的义利观所反映的乃是经济利益和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即经济利益获得的正当性问题。春秋时期,尤其是春秋末期以后,奴隶制经济开始瓦解,封建制经济迅速必起,一种全新的获取物质利益的方式在奴隶制经济内部开始产生。为了维护原有统治阶级的利益

8、,当时的文化更多关注的并不是这种新的生产方式是否能够带来更多的物质利益,而是这种新的利益获取方式是否符合“义”的要求。从字面本身来看,以孔、孟、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似乎不重视“利”,但是透过表面的字意,联系他们的整体思想,孔、孟对“利”并非持一种排斥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利”是人的本能需求,即所谓“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