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正义观探析

先秦儒家正义观探析

ID:14333639

大小:5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8

先秦儒家正义观探析_第1页
先秦儒家正义观探析_第2页
先秦儒家正义观探析_第3页
先秦儒家正义观探析_第4页
先秦儒家正义观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秦儒家正义观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才子城哲学学术论文下载先秦儒家正义观探析吴进安  来源:《孔子研究》(济南)2012年6期    【英文标题】ResearchontheConfucianViewonJusticeinthePre-QinPeriod  【作者简介】吴进安,男,1957年生,台湾云林人,哲学博士,“国立”云林科技大学汉学资料整理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先秦哲学思想史、儒墨哲学比较研究。台湾云林64002  【内容提要】先秦儒家的正义观,其目的在于追求人间合理的群体生活,以显现人的意义与价值。孔、孟、荀三子的正义

2、观,注重于公私、义利、理欲之辨,阐明了在群己关系中,个人需思考动机、意向是否符合正义,从而养成正义感。荀子还创造性地揭示了分配正义的问题。社会正义实现的关键之处固然在仁(人心之善),而保全此种价值观不受歪曲,使之成为具有普遍性的规范,还有赖于形成外在的礼义规约。  【关键词】先秦儒家/正义观  一、前言  “正义”这个概念及其在哲学问题上的讨论,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虽不似“心性”、“德行”议题那样得到哲学家的高度重视,但却也不能忽略它是人们追求人间合理生活的“终极关怀”(Ultimateconcern)

3、。因此,儒家对于“正义”议题的关切,亦可解读为是关于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儒家的精神与诉求,如恢复周文制度与重建现实世界的伦理秩序等,无不围绕着“正义”而发挥,进而重建“人”的意义与价值。  “正义”才子城哲学学术论文下载是一个复合词,二字连用时其意涵即呈现出较为鲜明的指导性意义。首先从“正”字来加以解析。《说文解字》云:“正,是也。从止,一以止。”进一步言,“正”有两重涵义:一是守一,二是从止。守一,是从积极方面来说,“一”即标准,守一即把握标准、遵守标准及服从标准;从止,是从消极方面而言,不仅要服从

4、标准,更不能逾越标准。因此,这两种基础涵义即可引申出“正”的另外两种涵义:一是立其正,即确立标准;二是矫正,即是使偏离标准的回复到标准。其次,对于“义”字的阐释,《说文解字》云:“义,己之威仪也。”就其字面之意而言,义是要求人行正路,人只有行正路才有威仪,也才有德,有德才有义。威仪是从“宜”而来的,《礼记·中庸》云:“义者,宜也。”“正义”二字合起来说便是:“守一,行宜”。综而言之,正义即落实在如下二方面:一是政义,即为政之义。《论语·颜渊》:“政者,正也”。这是从社会整体利益与政治本质来说的,亦即是

5、在行政作为方面,施政应以义为师;二是行义,即个人之行为应当依据这个准则,行为必符合正义原则之义。因此,无论是就个人抑或是社会的角度而言,一是守一,即坚持原则,持之以恒;二是行宜,根据具体境遇采取最适当的方法,选择合理而又不违背此原则的方略。  相对于西方哲学对于正义(justice)的理解①,中国哲学所关切的正义议题,显示出不仅强调个人道德意识,抑且落实在政治的终极关怀方面的独特性。西方哲学在古希腊时代,将公平正义设想为一种美德,视为一种人格特质,正义被认为与友善、博爱、仁慈、慷慨、同情等概念不同且更

6、为重要,并且广泛地被认为是代表“社会和谐”与“神圣命令”的涵义。  二、价值根源与理想社会的呈现  先秦儒家的正义观,可溯本推源至《尚书》。《尚书》记载,在殷、周之际人们的观念中,政权稳固与否乃至政权的转移,取决于“天命”。这个论点证明,对神秘宗教氏族神的信仰是否虔诚与政权是否能够维持并无必然性的联系,而是取决于超乎氏族神之上的至上神。在周人所获得的天命观中,天命系护佑万民而非专佑一家的。曾春海教授曾经指出:“赏善罚恶乃天命的道德本质,前者属天命不偏不私的博爱特征,后者表示了天命是无上正义的根据。”②

7、因此便有了“天命靡常”、“帝命不时”的观念产生,如所谓“为天监下民,典厥义”(《尚书·高宗肜日》)。由此,天命之意涵进入另一层面,即“天命有德”(《尚书·皋陶谟》)。是否“有德”,遂成为能否持有统治之合法性之关键。周人综合周文王个人的道德修为与其政教方面的良政,形成了“天命在王德”才子城哲学学术论文下载的概念。此处之“王德”包含了各种政教作为方面的善、善行、应然的行为及施予人民的一切恩泽与奖赏。如是,天是大公无私的,其大公无私性就表现在绝对正义上,而人君是否能受此天命,则端视其行为是否符合绝对正义的要

8、求。  儒家的创始者孔子,其生活的年代正值中国历史上大变迁的乱世,他所关切的议题是围绕着人的生命意义与价值而发,并由此发展至有秩序的社会制度层面的构想。孔子从对“周文”的肯定出发,有“全面安排人间秩序”的高度期待,以“重建人文价值”为目的,这样的主题关切之切入点是从个人的道德内涵的充实入手,因而有了如下的评价:“孔子的对治之道根本上是一种‘返本救弊’的取向,他的思想基础是奠定在周文王背后的那种结合伦理与政治为一体的理念上,这就是‘道’。‘道’以‘德’为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