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培训研究文献综述

在职培训研究文献综述

ID:9631853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在职培训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在职培训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在职培训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在职培训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在职培训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在职培训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外在职培训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对加强我国在职培训研究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在职培训;人力资本;文献综述    在职培训是人力资本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通常难以替代。国外在职培训的研究非常之多,但大部分研究都是在贝克尔的研究基础上展开的。    一、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在职培训    虽然早期的经济学家,例如斯密(Smith,1776)和Pigou(王伟,2003),对培训已有所关注。但在职培训作为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其广泛研究却是在贝克尔(1964)分析之后得以开展。  贝克尔

2、分析了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下在职培训。按培训知识的专用程度,在职培训分为特殊培训和一般培训。特殊培训指培训获得的技能只能提高员工在本企业的生产率,在其它地方没有作用。特殊培训获得的人力资本叫特殊人力资本。而一般培训指的是能够等量、有效的提高培训企业和其他企业的生产率。一般培训获得的人力资本叫一般人力资本。  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情况下,由于员工的特殊人力资本不具有外部性,员工离开企业不能够从中得到任何收益,因此员工将不会自觉进行特殊培训。也就是说,特殊人力资本投资应全部由企业承担,同时,企业也将享受由此带来的全部收益。反之,由于一

3、般人力资本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在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情况下,企业支付的工资必须等于员工的边际生产力,否则,员工将会离开企业。因此,企业实际上不能分享任何投资收益,所以也就不会对一般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员工由于获得了全部投资收益,也就必须自己承担所有的一般培训成本。  企业给员工提供了一般培训,员工就得支付培训费给企业,通常的支付方式是用员工培训期的部分工资对学费进行冲抵。按照这一逻辑,培训期员工的工资远低于培训后的工资。大量文献对贝克尔的这一论断进行了检验(Barron等,1999)。    二、非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中的一般培训    贝

4、克尔的理论基于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假设,而现实中的劳动力市场却很少满足完全竞争这一条件。劳动经济学家们发现当信息不对称(Chang王,1996;KatzZiderman,1990;AcemogluPischke,1998,2000;Autor,2001)、劳动力市场有匹配摩擦(Loep;Spletzer,1998)和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难以分开时(BoothChatterji,1995),企业都有可能投资一般培训并获益。  KatzZiderman(1990)认为培训信息的不对称性会使企业投资一般培训。一方面,外部企业了解员工在本企业

5、的培训信息需要支付一定成本,这个成本使得员工在本企业的价值大于在外部企业的价值。另一方面,经过培训的员工到外企业需要面对长时间的磨合和低效率,也就不愿意接受外部企业提供的岗位安排。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限制了员工在企业之间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企业培训的有效性。  AcemogluPischke(1998)在观察了大量的德国学徒制公司之后,发现一个独特的现象:许多公司为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工人提供正规的、标准化的甚至配发证书的学徒制课程。这用KatzZiderman(1990)的解释行不通,因为发证无疑给其他企业传递培训信号。但Ace

6、mogluPischke认为培训企业所主要利用的是员工能力信息不对称,而不是培训信息不对称。AcemogluPischke(2000)更进一步指出,在劳动力市场垄断力量和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企业投资一般培训可能会受益。但培训必须要员工配合和努力才能达到效果。为了激励员工努力培训,企业就对培训努力给以奖励,即发合格证。  Autor(2001)研究了不对称信息在企业提供一般培训中的作用。他发现在员工能力信息不对称下,企业甚至愿意为临时工提供一般培训。FedericoGarcia(2002)等人研究美国海军自愿学习计划发现,通过提供一般培

7、训,参加学习计划的人员流动率大大降低,这些人员服役时间延长,海军部门因此获益。    三、在职培训的道德危机    在“干中学”过程中,企业希望老员工帮助新员工作,但是当老员工考虑到失业和晋升时,可能不愿意帮助新员工,因为培训者不愿意培养自己的竞争对手(LindbeckSnop;Huberman(1998)和Prendergast(1993)指出,员工可能会以某种企业难以发现的形式降低培训投入。因为员工考虑到:获得新技能后,其产量只有企业知道,企业就可以低报员工的生产率,进而降低员工工资,企业产生道德危机。KahnHuberman(

8、1998)指出up-or-out合同是解决企业道德危机的一个办法。当企业声称员工产量是低水平时,员工就必须被解雇,这样,企业低报高水平员工的产量会导致该员工流失,进而企业受损。所以企业不会低报产量。Prendergast(1993)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