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医皮肤病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体会

提高《中医皮肤病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体会

ID:9631111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提高《中医皮肤病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体会_第1页
提高《中医皮肤病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体会_第2页
提高《中医皮肤病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提高《中医皮肤病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提高《中医皮肤病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体会作者:吴元胜林良才禤国维【关键词】中医皮肤病学多媒体教学体会  《中医外科学》课程是中医学院各系部均开设的临床教学课,实践性强,其中皮肤病学内容以形态学为主。教学中,学生对于各种皮肤病、性病的皮肤损害特征的感性认识是他们掌握各种皮肤病症的基础,如果仅有文字描述,再生动的描述都只能给学生留下较少的印象,难以达到本学科教学的目的。长期以来,突出形象直观教学是皮肤科教师所不断追求的效果,特别是中医皮肤病中医证型部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是目前教学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计

2、算机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图像、文字、影像和声音等多种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具有集成性、交互性,信息量大,反馈及时的特点,是当前皮肤性病课学时相对压缩,内容增多,感性认识差的情况下一种较好的适应于现代教学发展的新方法,为使学生系统掌握中西医皮肤病的基础知识和常见的治疗方法,为今后参加皮肤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我教研室根据教学的新要求,在制作与应用多媒体教学中作了一些工作,积累了一些体会和经验,现与同行交流如下。  1充分发挥中医皮肤病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两

3、种主要思维形式,皮肤病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在对皮肤病的描述、命名、诊断和鉴别等方面都离不开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在皮肤病学及其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中医皮肤病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较抽象,特别是对皮肤病的中医证型特点,学生只能对书上的描述死记硬背,难以进行鉴别诊断,学生的理解程度达不到理论所要求的深度,往往觉得索然无味,极易产生厌学情绪。而多媒体技术集三维动画、视频、音频技术于一体,采用全视角方式,以艺术的形式来描述和展示课程内容,直观、准确、极富动感。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后,将同种疾病不同的皮肤表现以

4、及不同部位的同种皮肤病采用多幅图片进行播放,使得抽象教学成为直观教学,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教学课件展示的大量皮肤病图片资料,学生如同亲临其境看到病人实际病况,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有助于巩固学生的综合临床思维能力。同时,使教师教学更形象化、具体化,可解决单用语言不易表述清楚的内容,有助于突出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教师将中医皮肤病专业知识结合临床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向学生进行传授,针对性强。  例如既往为了加深学生对白庀(银屑病)的认识及对治疗方法的体会,总是抽象讲授皮肤各层关

5、系或操作的注意事项等,而银屑病的三大特征如果仅用板书或图片讲解,同学很难掌握,但是通过多媒体的配合,利用动画的形式清楚地把皮肤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以及光镜和电镜下的病理形态完整的呈现出来,学生在头脑中很容易建立从正常的局部解剖到疾病的演变过程,并掌握银屑病中医证型的分型特点、病理解剖特点、临床表现与病理解剖的内在联系等重点和难点内容,使中医皮肤病的死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易懂易记。授课老师此时适当的指点也可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加强学生的理解,使抽象、复杂的内容具体化,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

6、性,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在不断的实践总结过程中编制了多套皮肤病性病典型病例的CAI课件和Po.  2多媒体教学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和普及,我们发现由于对多媒体认识的不足以及对多媒体技术掌握不够,一些教师未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有的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简单地把教材内容未进行合理的归纳总结和精练,直接制作成课件,形式较单调枯燥,“多媒体课件”演变为教材的“电子版”。一些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仅仅停留在应用MicrosoftPoax,Photoshop等等;平

7、时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收集相关资料以备用,多利用数码相机拍摄临床、病理照片。要善于从网络、图书、录像、动画中获得相关资料,获取各种先进的医学信息。我们发现教师注意利用自身的临床实践及在医疗、科研方面的优势,编写好有自身特色的教案结合多年诊疗经验进行讲授非常受学生欢迎,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灵活运用编制技巧将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组织成多媒体课件,是成功的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但另一方面,有些教师为了使多媒体课件更加丰富多彩,有声有色,花了过多的精力对课件进行包装,除文字、图象外还从版式、色彩、声音和动画等

8、多方面进行编排,往往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注意力未集中到学习重点和难点的关注上,本末倒置。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件内容的丰富,制作时使用的图片量太大,在有限的学时内,教师只能象解说员一样,机械地解说图片上的内容,学生没时间进行分析、整合进而储存,当传送到大脑的信息量超过大脑接收限度时,大脑不仅不能完全接收这些信息,还受到这些信息的干扰,没有消化和理解的时间,最终还是影响了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