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的动因、条件及其影响:研究综述

外包的动因、条件及其影响:研究综述

ID:9629296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4

外包的动因、条件及其影响:研究综述_第1页
外包的动因、条件及其影响:研究综述_第2页
外包的动因、条件及其影响:研究综述_第3页
外包的动因、条件及其影响:研究综述_第4页
外包的动因、条件及其影响: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包的动因、条件及其影响: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外包的动因、条件及其影响:研究综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的共同推动下,企业外包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2003年全球外包市场规模达到了5.1万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全球外包市场将达到20万亿美元。目前,外包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种新标志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兴主流方式。近年来,随着参与外包的企业不断增多,这一新兴的商业模式受到了国内外理论界普遍的关注。目前,相关学术研究集中探讨3个方面的问题:企业为什么要开展外包业务?企业开展外包的条件和主要依据是什么?外包对企业经营

2、乃至全球经济增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外包的动因    目前,学术界仍没有统一的外包定义。根据外包的资源利用方式,可以把外包定义为:企业整合利用其外部的专业化资源,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能力的新商业模式。奥尔森(Olsen)对与外包有关的概念--内包、外包和离岸做出了界定,认为外包强调的是把某些工作或生产过程转给公司外部的供应者,并不考虑其供应者来自国内还是国外;离岸则是把工作或生产过程转给国外的供应者,不关心供应者来自公司外部还是内部(如图1所示)。由于外包引发的工作岗位流失日益成为敏

3、感的话题,因而,目前国际上开始用“全球分包”这一较为中性化的概念取代外包和离岸外包。图1:外包的相关概念  资料来源:根据Olsen,K.(2006)整理    关于外包发展的动因,国内外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大量研究表明,降低成本是企业外包最重要的动力。HenriL.F.deGroot(1998)从交易成本理论出发,认为企业实施外包是为了达到降低交易成本、采取并监控在不同治理情形下的业务实施等目标。作者通过构建模型,得出了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节省工资和利润的支出以及满足企业战略需求是企业寻求外包的主

4、要动因,其中,降低交易成本是企业外包的关键动因;Grossman、HelpmanSzEidl(2004)从规模经济的角度对外包的动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外包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对于一个复杂产品,单个厂商生产该产品所有部件的成本过于高昂,而外包则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式;NirupamBajpai(2004)对外包的调查支持了上述观点,该项调查中70%的被调查公司开展外包的首要原因是降低成本,其他依次为提高产量、利用海外劳动力、获得更好的技术和系统以及提高服务水平等。  李玉红(2005)从产品价值链理沦出发,把外包归结为国

5、际分工的一种新变化,强调了在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分工已不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阶段,而是扩展到产品的整个价值链,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体现在产品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环节,跨国公司为实现其全球战略对整个产品价值链进行拆分,由此带动了国际外包的迅速发展。  不少学者对外包的动因进行了综合或是折中主义的分析。张芬霞、刘景江(2005)指出,离岸外包是经济、技术和政策3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spencer(2005)综合运用国际贸易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与合约理论,分析了发达国家向印度和我国的外包活动,指出相关专业化投资

6、、不完全合同以及寻找和匹配等是国际外包的主要决定因素。Olsen(2006)认为,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经济和竞争压力、受益于贸易自由化的公司组织结构的发展,这3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促使了外包的产生与发展;陈菲(2005)则以美国服务外包为例,从外部环境动因(技术、经济和市场动因)和内部推动力(节约成本、关注核心竞争力)两方面解释外包的动因。  由于行业的技术特征和市场结构不同,除了对低成本的共同追求之外,不同行业的企业开展外包的动机存在差异。一些  依照这一研究思路,业务的性质成为企业外包决策的主要依据。

7、不少学者试图为外包决策建立一个基本框架,以判断企业的何种业务适宜外包。其中,QuinnHilmer(1994)的矩阵模型影响较大。该模型依据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如果企业某一业务不能或者很难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那么就应将其外包给该行业最好的专业公司,从而将企业的优质资源集中于本公司的核心业务。该模型把影响外包决策的因素分为两类:一是潜在的竞争优势。指在考虑交易费用后,企业某项活动对于竞争力的影响程度;二是战略性风险程度。指当外包失败时,对企业潜在的破坏程度。以这两种因素分别为横纵坐标,该模型给出了企业应采取的策略:

8、当两个维度都处于低水平时,企业应直接采用现货买卖;两个维度都处于高水平时采取内部自制;而当两个维度都处于中间水平时,则可以实施合同安排,即外包(如图3所示)图3:外包/自制决策矩阵  资料来源:J.B.Quinn,F.G.Hilmer,1994    王德鲁、周敏(2004)通过构建基于交易费用与核心能力理论的外包优化模型,分析企业资源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模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