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肝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30例临床研究

调肝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30例临床研究

ID:9628832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调肝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30例临床研究_第1页
调肝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30例临床研究_第2页
调肝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30例临床研究_第3页
调肝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30例临床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调肝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30例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调肝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30例临床研究作者:刘福来,阎英杰,王淑珍,冯银香【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调肝降糖方  摘要:目的观察调肝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调肝降糖方,对照组服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等,并详细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

2、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调肝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有显著临床疗效,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调肝降糖方  我们于200401~200506,运用调肝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30例取得可靠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60例,来源于河北工程学院临床医学院中医糖尿病专科门诊和住院病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调肝降糖方)和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

3、治疗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5~72岁,平均47.6岁;病程1~16年,平均6.56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7~70岁,平均46.2岁;病程1.5~15年,平均6.48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标准  1.2.1糖尿病诊断标准按照1999年mol/L;(2)随机血糖≥11.1mmol/L;(3)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75g葡萄糖)中2h血糖≥11.1mmol/L。  1.2.2胰岛素抵抗的诊断标准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参照李秀钧主

4、编的《胰岛素抵抗综合症》[1]中的有关内容,结合本研究暂制定标准如下:(1)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2)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对胰岛素治疗敏感性降低或不敏感;(3)血清胰岛素浓度或C肽正常或增高者。  2方法  2.1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调肝降糖方:柴胡15g,佛手12g,荔枝核30g,当归20g,白芍15g,太子参20g,山药30g,白术10g,杭菊10g,黄连9g,山萸肉15g,黄芪30g,乌梅12g甘草10g。口干渴明显者加葛根30g;消谷善饥者加栀子12g;大便干结加大黄6g。初、复两煎共取汁400ml,早晚饭前温服,1剂/d。对照组给予

5、盐酸二甲双胍0.5g,3次/d,餐时口服。疗程均为8周。在以上治疗的同时,配合必要的基础治疗,如情志调理,科学饮食、合理运动。  2.2观察指标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体重、血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并观察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  2.3疗效性观察指标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采用中医证候记分法)每周记录一次。治疗前后分别检测FPG、餐后2h血糖(P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胰岛素敏感指数(IA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AI采用李伟光等[2]引进方法,即:I

6、AI=1n(FINS・FPG)-1;IR采用Haffner等[3]在Homa模型中计算IR的公式,即IR=FPG×FINS/22.5。  表1中医证候计分法(略)  2.4统计学方法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和配对t检验、Ridit检验、χ2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  3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标准  3.1.1糖尿病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有关内容拟定。分显效、有效、无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FPG<7.2mmol/L,P2hPG<8.3mmol/L,或血糖较治疗前下降30%为显效。治

7、疗后症状明显改善,FPG<8.3mmol/L,P2hPG<10.0mmol/L,或血糖较治疗前下降10%~29%为有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血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为无效。  3.1.2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疗效评定标准由于国内外目前尚无统一的评定标准,本研究结合临床暂定如下标准。治疗后IAI,IR分别改善50%以上为显效。IAI、IR改善10%~50%之间为有效。治疗后IAI,IR改善10%以下为无效。  表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疗效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n=30  3.1.3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

8、医证候记分法判定(见表1)。疗效指数n=(1-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n≥70%为显效;33%≤n<70%为有效;n<33%为无效。  3.2治疗结果  3.2.1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