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两课”教育创新思路

试谈“两课”教育创新思路

ID:9621497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4

试谈“两课”教育创新思路_第1页
试谈“两课”教育创新思路_第2页
试谈“两课”教育创新思路_第3页
试谈“两课”教育创新思路_第4页
试谈“两课”教育创新思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谈“两课”教育创新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谈“两课”教育创新思路【摘要】目前,某些高校“两课”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以“两课”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分析了现今教学困境的原因以及“两课”教育在新时代下所面临的新形势,本着认识问题、把握时代契机原则,试图寻找“两课”教育教学的创新思路。【关键词】“两课”教育现状;困境原因;“两课”教育创新思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师(简称“两课”教师),是学校德育队伍的重要方面军,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等重大使命。实现这一特定教育职责的途径无非有两条:一是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灌输,另

2、一条则是通过课堂外(包括所有非“两课”课堂教学以外的其他育人形式)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政治理论课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它是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及学生的人生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改进教学方法,是“两课”教育教学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两课”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方法与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它包含着对学生心理、情感、思想的启迪和诱导,以及行为的导向与规约。“两课”教育教学的方法,只有在既符合教育总体目标要求,又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愿望时,学生才可能积极认同并予以接受。基于以上对“两课”教育教学特点的分析,作为高校“两

3、课”在职教师的我认为,抓好“两课”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我们应该端正态度,正视“两课”教育现状。2.以“两课”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分析现今教学困境的原因以及“两课”教育在新时代下所面临的新形势。3.认识问题、把握好时代契机,试着寻找“两课”教育教学的创新思路。  一、我们必须要端正态度,正视“两课”教育现状首先,必须认清“两课”教学的应有地位。“两课”教育教学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共产党是执政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两课”课程设置,正是

4、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为他们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方针不动摇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说到底,“两课”课程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所需要的人才,就是为了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我们必须对“两课”教育现状有一个足够清醒的认识,我们要敢于正视“两课”教学的缺陷,但不因为这个缺陷而否定“两课”教学本身。现在的“两课”教材教学内容陈旧,许多问题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实践指导软弱无力,相当

5、一部分学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不能自觉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理论认识社会,学习了思想品德课,却不能自觉地用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指导人生,存在着“学与信”、“学与用”两张皮的现象。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两课”教学未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和观点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没有能对改革开放中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做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解释和回答,没有说服力、吸引力,造成了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学习热情不高的窘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甚至物质上的追求会大大超出对精神的需求。人们的政治信仰、

6、价值取向被冲淡,影响着广大青少年对理想的追求。社会环境的变化增加了“两课”教学的复杂性。但同时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这更突出了“两课”教学的意义,这一方面会为“两课”教学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并提供外在动力;另一方面也会为“两课”的教学提供越来越多的令人信服的事实依据,能够更加突出“两课”教学的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  二、我们必须分析“两课”教学困境的原因以及新时代下所面临的新形势在高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和信念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自强的观念,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前途命

7、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提倡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两课”教育的主题。但是事与愿违,从教学效果来看离我们的期望值太远,“两课”教学中经常遭遇学生的排斥情绪。学生自主的思考使他们不会直接地接受“两课”课堂的内容,而要寻找自己的答案。但他们希望得到的答案不一定是我们“两课”教材中宣扬的观点,而是先入为主地希望找到对他们自身偏好理论的附和。因此,虽然“两课”和学生关心的问题是一致的,但对待某个问题上,两者的结论却未必一致,这就造成了“两课”教师和教材与学生的分离。我们要正确看待“两课”教学分离的困境,我们既不能将教材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尴尬局面以因果关系的

8、方式把责任归到教师和教材上,这是由于“两课”的特殊性决定的,也不应该从“两课”教学的难易程度来评判“两课”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