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原磷酸化酶bb型同功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糖原磷酸化酶bb型同功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ID:9614180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3

糖原磷酸化酶bb型同功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_第1页
糖原磷酸化酶bb型同功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_第2页
糖原磷酸化酶bb型同功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_第3页
糖原磷酸化酶bb型同功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糖原磷酸化酶bb型同功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糖原磷酸化酶BB型同功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糖原磷酸化酶BB型同功酶(GPBB)是心肌细胞中特异的含量较高的一种酶,在心肌缺血损伤早期(2~3小时)即可释放入血,检测方便,极有希望应用于AMI早期诊断本文就GPBB的生化特性、生理病理及检测方法、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关键词:糖原磷酸化酶BB型同功酶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心肌缺血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统计结果表明[1,2],约1/4的AMI患者发病时,不具备典型症状和体征;尽管心电图检查简单、快速、可靠且重复性好,但仍有约50%的AMI患者心电图无典型变化,使AMI的并发症发生高病死率。血清

2、酶学检查方便、安全、快速且费用低,成为近年来AMI早期诊断研究的主要方向。.L.编辑。  动态法测定血清酶活性的变化用于AMI始于50年代,1962年B)为AMI的早期诊断指标,并称为“金标准”。现代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使CK-MB可直接用于床旁检测[3],但由于其诊断特异性差、早期诊断阳性率不高、诊断窗口短等不足,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目前已知的多种血清酶学指标如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CKMM3/MM1及非酶学指标肌红蛋白、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心肌轻链(cMLC)等的不足之处与CK-MB类似。

3、  国外一些学者近年发现,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卧位型患者和心电图呈一过性ST-T改变的患者中,只有GPBB升高到诊断参考值之上[4],提示GPBB是AMI早期诊断的极其敏感的生化指标。在体内,除了脑组织,GPBB仅存在于心脏,因此,GPBB对心肌缺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优于上述生化指标。  1GPBB的生化性质及缺血时早期释放机制  糖原磷酸化酶GP(EC2.4.1.1)作为糖原分解反应的关键酶,催化糖原分解的第一步反应,使糖原转化为G-1-P,为肌肉收缩提供能量来源[5]。GP在哺乳动物体内存在三种同功酶:GPBB(心肌、脑型),GPMM(肌型)和GPLL(肝型),三者的

4、功能与免疫学特性各不相同。BB型只大量存在于心肌细胞及脑细胞中,心肌中虽同时存在BB型和MM型,但是MM型含量极低[6]。BB型分子量约为188kD,比MM、LL型大,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以相同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形式存在[6]。cDNA克隆结果表明GP三种同功酶分别由三个不同基因编码[7],一级结构比较发现GPBB与GPMM、GPLL的同源性分别为83%和80%,但在C末端BB型比MM、LL型分别多出21个和16个氨基酸残基[8]。这就说明GPBB具有高度的心肌特异性结构。缺血早期GPBB释放入血与GPBB在心肌能量代谢中起主要作用有关。结扎动物冠状动脉十分钟后,即可在血中测

5、到GPBB,此时还未发现心肌组织坏死[9],说明GPBB释放与心肌缺血密切相关。正常生理条件下,GPBB在心肌细胞内以GPBB-糖原复合物的形式与肌浆网紧密结合。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影响线粒体内呼吸链酶系活性,氧化磷酸化过程受阻,使ATP生成减少,ADP与无机磷酸盐增加,但是心肌活动继续消耗ATP,因而高能磷酸化合物储备急剧减少,糖原开始分解。急性缺血期糖原分解,使与之结合的GPBB由结合型变为游离型,可溶性的GPb(脱磷酸化型)扩散进入细胞浆,进而由于细胞膜渗透性增加而进入外周血。另一方面,心肌缺血时心肌cMP水平升高,导致糖原磷酸化酶激酶催化GPb型转化为GPa型(磷

6、酸化型),从而使交感神经兴奋,糖原分解加速。实验证实AMI患者外周血中GPBB吸有b型[9],因此可以推知为b型活性催化缺血心肌区域糖原分解,伴发糖原减少产生的cAMP或Ca2+及代谢中间产物亦增加了该酶活性,使外周血中GPBB酶活性增高。  由于GPBB释放入血的机制不同于其他系列生化指标,因而可比其他系列化标记物成分更早期快速释放入血,并于心肌缺血后4小时内明显超过正常上限值(URL)。  2GPBB在缺血性心脏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2.1急性心肌梗死  近年来各国致力于控制医疗费用的支出,主张减少测试频率,降低诊断费用以及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由此提出了AMI

7、早期诊断方案在发病不同时间分别应用不同的生化指标。最近Keffer[10]提出检测方案中只有cTnT和CK-MB(质量),主张8小时前测CK-MB,8小时后测cTnT,方案没有强调系列测定找峰值,一般最多测三次。cTnT的测定需要价格昂贵的测试系统,目前我国尚不普及。此外,方案中早期诊断多应用CK-MB,但CK-MB不是心肌细胞特的酶,在正常骨骼肌中也存在,当骨骼肌损伤时,血清CK-M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上限值[11]。其次,CK-KB在AMI发作后4小时内浓度不升高,而在48~72小时后又咽到正常[9],往往需要多次重复测定,不利于AM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